第一百四十一章
“陛下有旨,请车骑将军、左将军接旨。”
前来下达兖州建安朝旨意的宦官下得车马,见到张燕、李晓之后,捧出圣旨就准备宣读,先来这么一嗓子意思是请眼前这两位别傻站着,你就算不焚香沐浴以示恭敬,至少也得跪下吧?
哪知李晓一把就把圣旨夺了过去,道:“哦,皇帝来信了,说了些什么?”
来信?那是旨意!宦官的鼻子差点都气歪了,莽夫,果真是不识礼数的莽夫!好在李晓对朝廷无礼也不是第一次了,宦官早有耳闻,据说朝廷下的旨意这位大将军是一次没跪接过,有时候干脆就直愣愣坐着,代表皇帝宣旨的钦差站在他面前不像是在宣读至高无上的圣旨,倒真像是在读信。
如今这世道,有兵就是爷,谁叫兖州朝廷的手伸不进这里,现在是千方百计拉拢人家的时候,得罪不起呀!宦官心里暗自感慨。
李晓在扬威军废除跪礼,慢慢的这个习惯也普及到整个黑山军系统,张燕、余毒也颁令照做成为一种正式的规则,颇受部下欢迎,本来都是一群泥腿子出身,不讲究什么礼仪,这样反而更自在。张燕对李晓的举动不以为意,他字识得不多,文才更谈不上,圣旨通常又写的是天花『乱』坠,深奥无比,没点学问还真看不懂,干脆直接问李晓:“二弟,兖州下了什么旨意?”
李晓古文修养也是一般,能看懂大概的意思,就是自己没那水平写不出来,展开圣旨看了一遍,冷笑道:“兖州朝廷给大哥您封了燕王,又给我封了个晋王,他们是不见我们自己不打起来不甘心啊!”封王就要给封地,如果李晓接了这份旨意,那么黄巾军政权又要因为李晓拥有自己的封地而割裂开来。
那宣旨的宦官陪笑道:“车骑将军劳苦功高,晋封晋王理所当然,陛下议功之时满朝文武那都是赞同的。”
张燕也觉得李晓威望功劳不在自己之下,自己封了王位就不许人家封王似乎有点过份,弄不好还会激怒扬威军,人这一生图什么,不就是图个功成名就吗?当下道:“二弟,既然这是朝廷的意思,那就接了旨意吧,毕竟……”
李晓知道从张燕的立场上是决不能说出反对的话的,于是道:“既然大哥这么说那我就接了这个晋王,但是我提议,凡是我黄巾军人员,不管以后封了什么爵位,都只有禄,取消封地,我们不准豪门大族囤积土地,首先自己就不能破坏这个规矩,否则何以服众?”
没有封地那就无法私下里组建自己的力量,是消弭内部势力割据的重要手段,黄巾军一直强调军政分开,成立统计营统管监视制止军队势力控制地方就是这个意思,而禁止私人拥有过多土地,也是为了防止豪门利用依附于自己的佃农作『乱』。现在李晓主动放弃了摆在自己面前的诱『惑』,以一种高姿态做出了表率,有了这个表率在前,既打击了眼下来自兖州的阴谋,又为日后的分封定下了规矩,其意义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张燕大喜,握住李晓的手,道:“二弟,委屈你了。”
“我们是为了穷苦人打天下,又不是为了自己的功名富贵,有什么可委屈的。”李晓是真没把这个晋王放在眼里,好歹他也是经过党教育多年的人,心里装的更多是百姓,是对历史的承担,只要能把汉民族带离日后的苦难,在权利上做出更大的让步李晓都会毫不犹豫,个人和历史天下比起来微不足道。
“把钦差带下去休息,去请余帅过来。”李晓下了两道命令。
宦官期待了半天见一点苗头也没有,连叫倒霉,暗骂张燕、李晓不懂规矩,连个礼数都不懂,居然不给一点孝敬,这要是换了别的地方,这道喜旨一宣,自己还不捞了个饱?辛辛苦苦一趟,看来是要白跑了,怪不得一说到黄巾这里宣旨没一个人愿意来,下次打死自己也不来第二趟了。
张燕、李晓、余毒黄巾三大巨头会面,杨凤因出任内阁总理,也得列席,四个人就是黄巾政权里的最高军政首脑了。
“既然张帅正式封王,那这国号可得好好琢磨琢磨了,还有国都,得重新选一个地方,安邑太小了。”眼看着黄巾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如今终于要封土立国,成立连大汉王朝都不得不承认的合法政权,大贤良师的心愿达成了一半,剩下的一半看上去亦不是遥不可及的空中楼阁,杨凤心里总有点想哭的酸痛,又有想大笑的冲动,话说出来声音都有点哽咽。
杨凤的情绪也影响了到了张燕、余毒,二人回想以前的辛酸历程,生离死别,同样是感慨万千,三人不约而同把目光投向李晓,心里对此人充满感激。三人的自知之明还是有的,黄巾军能有今日的辉煌,全是缘于此人的横空出世,黄巾军目前的军略、政略全是出自他一人之手,不是他,黄巾军想要达到如今的成就完全不可想象,特别是在经历了三军合并的风波后,更可见此人对黄巾的一片忠诚。
李晓看见三人的目光,笑道:“都看我干什么,国号、国都是大事,大家都动动脑筋,我一个人说了不算。”国都不是帝都,封国的都城叫国都,大汉的国都称帝都,而国号按照以往的惯例,封地是哪里国号就是什么,比如封地齐王就是齐国,封地淮南就算淮南国,可现在黄巾军控制两州、两郡外带一大片草原,那国号就不能那么随意了。
余毒道:“咱们四人里就你的学识最高,这国号怎么取你自然当仁不让。”
张燕、杨凤俱都点头,张燕封燕王,取“燕”为国号不是不可以,但似乎不够准确,至少关中那一块就跟“燕”不搭边。
“有了!”李晓忽地想起一桩历史,一拍手,道:“既然黄巾源于太平道,那么国号就称太平天国如何?”
三人闻言都赞道:“好,正合其实,就叫太平天国,既形象又气派。”
一秒记住www点xiaomawenxue(小马文学)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