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英国人不情愿的找到刘飞扬,他们一提出铁路的修建和附加条件后,立即被刘飞扬所反对。他指出大清不能修铁路但可以由别国帮助修,但是你修铁路我付钱这就是一笔买卖,对于要求的附加条件是不可接受的,所以刘飞扬提出英国可以参与铁路的修建但是也仅限于此而已。
英国人当然也不会答应刘飞扬的计划,谈了两次无果而终,英国人就不再与刘飞扬谈了。他们直接向清庭施压,而掌管总理衙门的庆亲王奕?随即受英国人压力而且又得了英国人贿赂,他向慈禧提出铁路由英国人修建而由江浙的商民出资,修完后英国占百分五十一股份,朝庭占百分十股份而商民占百分三十九股份。
这份方案一到刘飞扬手里当场就被他扔了,他向朝庭只回了一句话如果这样商民不愿出钱。
英国人大为恼火直接说如果这样他们愿意出资修建铁路那么铁路的股份将有他们全占。刘飞扬心里最怕就是两条铁路都被英国人占了那他就只是为他人做嫁衣了。不得已只得与洋人再谈,他提出铁路的股份按出资划分,修建只作为一项单独的工程不计股份。英国人则认为修建铁路要以技术入股,而且江南作为英国的巨大利益相关地必须在股份有所体现。
刘飞扬大叹一口气,英国的利益相关地?这可是中国的国土,可便宜却要有你占。这时大清的朝庭也威压刘飞扬要他尽快与洋人答成协议,万不可触怒英国人。刘飞扬心中大骂清庭,英国人几句话你们就怕成这样,帮着洋人反过来压迫国人,这是何道理。
当然他也只能心里骂一骂,最终只得向英国人让步。最后双方答成协议,商民出资百分七十的资金占百分四十九股,英国人出资百分三十的资金占百分四十的股份,而朝庭不出钱占百分十一股。
刘飞扬只得无奈的心叹,莫看英国人只占了百分四十,可朝庭那百分十一的股份除了分钱外其它的由英国人控制,这样英国实际上是控制了两条铁路。
协议答成的两日后1885年12月28日,《中法新约》正式在北京交换批准。
中法战争正式结束,大清赢了战争可结果是败。
上海的经济风潮也迅速的平息,并且华商在风潮中转败为胜,可清庭受了英国人的压力让出了江南路权反使江南的危机更重。
但此次风潮也使洋人大惑不解,一些人认真的研究了在茧丝交易和股票市场的变化,发现了刘飞扬在其中用的种种的阳谋阴谋。这些研究不断的被发表而且不仅在上海的报邗,由于这两个商战不仅是上海本地的洋人参与而且其本国的商人、金融机构也涉及其中所以这些文章也在列强的国内报纸等发表,这使刘飞扬的名字不但在上海名声大噪甚至连不少的外国人也知道了东方出现了一个很利害的经济学家。
不久后驻上海的英法两国的领事也联合发表了一篇文章,他们把刘飞扬与他们说的阴谋论和金融战的理念在报纸上登出,虽然听起来很刺眼耳但却获得大多人的同意。在经济的交往中大量充斥各种阴谋,并且这些阴谋绝大多数是合法的。而刘飞扬首次提出的金融战一词成为经济领域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虽然在东方的这次经济投机失败使洋人损失很大但这并不妨碍刘飞扬的名声传播,不少人经过研究之后认为刘飞扬是当今世界上最利害的经济学家之一,这不是因为他赢了而是因为他提出的新理念。
洋人对刘飞扬的看法不但在洋人范围中传播,很快各国的大清使馆也知道了这些对刘飞扬评价。他们把这些传回国内,大清的朝中对于这些对一个大清官员有如此高的评价感到吃惊。不过这个吃惊却带有点惊喜,曾几何时洋人对大清的官员有过这等好评。
这个消息也有意无意的传到了慈禧的耳朵,对于这些她也是高兴的,当然有一件更让她高兴的事。
上海商民叩谢朝庭在风潮中的“支持”所以特献上白银三百万两为重修颐和园略出微力。慈禧很高兴上海商民的孝敬,虽然朝庭也没在风潮中做过什么,但奴才给主子献银那随便找个理由就行。不过当她也听说了刘飞扬甚至在列强国内的名声后觉得朝庭应该有所表示,不然恐又让洋人耻笑。
这日宫中议事,慈禧首先问到:“哀家记得这上海县令刘飞扬原来是五品官吧。”
在座众人这几日都耳闻了刘飞扬的事,哪能不略加留意,理亲王吏部尚书世铎一慈禧问到,马上对奏:“是的,太后记性真好,这刘飞扬是上半年因在台湾基隆大捷中略有战功所以特升了五品。”
一秒记住www点xiaomawenxue(小马文学)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