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不多言,没过两日刘飞扬就曾国荃送来的建新军的关防,而这几日他则多是一个人关在衙门的书房里,在脑中反复思索、不断回忆。他根据自己的所学所知,加上意识里那超前的知识来制定一份新军的建立、训练计划。
而后刘飞扬就把刘洪恩拉到书房,刘洪恩是军伍出身当然比只在福州船政学堂读过几年书的刘飞扬对军队的了解要深得多。两人首先就谈了征招军官和士兵的事,刘洪恩提出可以从湘系中征调一些军官来。但刘飞扬不同意他认为这些军官旧习气太多,他希望组建一支比较纯洁、素质比较高的军队。刘洪恩听了之后也同意,那么只有从一些学堂征招一些学员。现在大清办有一些新式的武备学堂,规模最大的就是天津武备学堂,但它是淮军办的,不可能调人给南洋。而南洋办的武备学堂中,最好的就是刘飞扬自己念的福州船政学堂。但这个学堂却是个海军学堂,而刘飞扬筹建的却是陆军,所以只能从次一等的金陵武备学堂、长沙武备学堂和武昌讲武堂征招一些但人数不可能太多。
刘飞扬马上向曾国荃发电,请求征调一些从各武备刚毕业的学员。曾国荃答应调了一些学员给刘飞扬。
刘飞扬想了想说:“先征一些人吧,以后在军队中我会请一些洋教官,军官可以边练边学,我们也可以组一个教训队自己培养军官。”
接着两人又商议征招士兵。刘洪恩提出征招的士兵不但要身强力壮而且不能招有市井习气的人,这样才能保持军队的纪律性。刘飞扬以为也是,开始时的纪律特别重要。他建议:“此次征兵,一、要征招年纪十七到二十身体好的农家子弟,但要没有结婚的;二、征招一些读过书的人,当然年纪可以放宽一些;三、响银可以高一些,绿营每月是一两八钱,淮军是每月二两六钱,我新军每月给三两二钱。此次征招以二千人为限,最好多招一些读书人。”而且准备让刘洪恩去征兵。
刘洪恩是个老军伍,这征招之事也是驾轻就熟,马上就答应下来。他马上收拾了一下行装,带了几个即刻赶赴苏北。
这时过两天就是端午了,大家忙着过节,孤身一人的刘飞扬反正也没什么也事可做,干脆就开始他的计划。
这个时候中国大地一派繁忙,而只是外国人反是清闲。端午大节之时,中国人是什么事都不办了,你除了跟着玩还能干什么。各个洋行也跟着关门打烊,就在这个的时候,上海的军火商突然得到一条消息。上海的刘飞扬要练新军买军火,而且这个量还不小。
这个消息一出立即就在军火商和各国领事馆传开,军火交易并不仅仅是做几个钱的买卖,更重要的是能建立起买卖双方的特殊关系。而这时谁都能看得出来,刘飞扬将是大清国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如果能跟他建立起关系将对本国在华的未来利益产生重要作用。
就在各大军火商、各国领事纷纷想找刘飞扬时发现这时候中国人正在过节,各自的翻译、买办甚至想找个引见的人也没办法找到。不过又是一想反正大家都在过节,刘飞扬也不可能在时候还谈什么事务既然如此那就等节后再找。
各国的洋人都在等过节之后与刘飞扬商谈购买军火的事,而这时刘飞扬却不等着。他在这个时刻把消息传出去就是让一些洋人措手不及。
一秒记住www点xiaomawenxue(小马文学)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