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皇子在宫内碰面时,往往会议论此事,那也情有可原。不过,三人宣泄不满时,却遭他人窃听,且告到武惠妃处。
武惠妃立刻奔见皇上,一面流泪一面告状。
“皇子们群聚一起,想要杀害我们呣子。”
一向怜爱武惠妃的皇上,不疑有他,即刻召见几位宰相,当面议决:
“朕要废掉皇太子,另立武惠妃之子寿王李瑁为皇太子。”
当时位居宰相之首的张九龄,对此表示反对意见。
“尚未查清真相前,仅听一方说法,就轻易更动天下根本的皇太子地位,如此可妥当?还是应该先彻查真假吧?”
立论正确,对此皇上也无从反驳。
不过,因此而心生不悦的玄宗,当下便退出议决现场了。
当时,宰相们意见不一,引发多方论战,忝居末席的礼部尚书李林甫也侧身其间。由于李林甫与武惠妃交好,据说,他曾禀告武惠妃此事,并且给皇上出主意:“此事并非政事。若是宫内之事,无需与人商讨,尽可随心所欲。”
皇上当时并未采纳李林甫的意见,不过,开元二十四年十一月,皇上先贬黜张九龄的宰相职务;二十五年四月,又下令废除皇太子,另立皇长子忠王李玙为太子。而三位皇子后来也全部遭到杀害了。
这位李玙,也就是后来登基的今上。
三位皇子被杀后,若要册立寿王为太子,等于漠视皇长子李玙,朝廷可能又将掀起一场纷争。既然三位皇子已遭杀害,武惠妃呣子安危暂时无虞,何不立李玙为太子以稳定政局。我当时如此上奏玄宗,也获得采纳。
换句话说,因为我的缘故,寿王才当不成皇太子,寿王对此也十分清楚。
虽然寿王并未表现出来,但他内心想必对我不怀善意,身为寿王府女官,也应当明了主人这番心思才对。
纵然车轭折断难行,备感困窘,不过,贸然跑到我的宅邸求助,似乎已违逆了主人的心思。
我最先起疑的,便是这件事。
然而,再仔细一想,或许正因为这样,所以才来到我处打招呼也说不定。
马车明明就坏在我的门前,却还跑到其他宅邸求助,那不是摆明不给我面子吗?无论当事人内心如何想,就打算久驻宫廷的人而言,随侍皇上身边的人是万万不能让他丢脸的。
再进一步设想,自从武惠妃亡故以来,玄宗对寿王的疼爱已愈来愈淡薄,也正是这种时候,若对方认为刻意让我丢脸乃不智之举,从而坦然到我宅邸求助的话,那也就说得通了。
“拜谒什么的倒不用了,快请进来休息,同时备妥新马车待用。”
我如此交代仆人。
然后,那名女官被引入宅邸,看见她被侍从围绕的身影,当下我的魂魄全被夺走了。
啊——
初见她的情景,该如何形容呢?
惊吓吗?
不,那感觉早已超越惊吓了。
或者可以说,那种感觉犹如一把利刃冷不防地刺进自己的身体之中——所谓惊吓,应该是察觉利刃将要刺伤肉体前的那一瞬间,所产生的感觉。
一秒记住www点xiaomawenxue(小马文学)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