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6年早春,岚皋县委组织部十五名干部,自订协议,各自集资数千元,买下了蟒蛇吐箭处连片五百亩的荒山二十年的使用权,栽下了成行成垄的杜仲、板栗树苗,修通了林区车道,建起了水泥砌块场房,创办了岚皋县家干部个人股份制林场。拿惯了笔杆子的手握上了锄把,每到节假日,他们涉水爬山到场,砍灌、挖带、栽树、排苗、除萌、拔草,还在屋前场后栽下了樱桃、枇杷、李子、杏子树,空闲地方栽下了辣椒、黄瓜、萝卜、白菜,“园日涉以成趣,眄庭柯以怡颜”,其果累累,其乐陶陶,又为蟒蛇吐箭处平添了处绿色憩景。
蟒蛇吐箭,一座涵养着历史的厚重的山,一座滋润着明天的希冀的山。
(原载1997年12月16日《陕西工人报》)
今日蟒蛇吐箭处
陕西茶人几乎都知龙安茶,岚皋人无人不晓龙安寨。“四方井的水,龙安寨的茶”,乡谚俚语,口碑相传了龙安茶的悠远和盛誉。
《岚皋县志》载,“龙安茶为陕西名茶之一,产于本县龙安寨一带。清嘉庆年间,生产、销售最为兴盛。道光时,财主盛肇南将茶上贡,受到道光皇帝封赏,赐‘国子监’匾一块”。
我慕名置身龙安寨上。茶垅行行,山园相环。满山茶树和青松绿竹,映着幽崖深谷中曲曲弯弯的岚河碧水。水中山影,山间茶香,牵引着信步而行。岚雾迷蒙,峰岭森列,幽径生凉,清泉、石洞、山花点缀在一片浓绿之中。寨顶一侧,雾霭中婷立着几株胳膊般粗细的茶树,寨上人说它百余年了。仰凝视,它却无老态龙钟之貌,毅然生机勃,献着它的绿叶香花。寨顶后侧一方,静静地卧着一米见方的一口山泉水井,井沿用板石嵌镶着,板石上生满了厚厚的苔藓。这便是人们说的四方井了。寨上人说,用四方井的水冲泡出的龙安茶,滋味淳厚,芽上梗下,竖立成朵,故成“贡品”。
寨中,原有焙制进贡龙安茶的“焙坊”,时过境迁,旧时的亭台早已荡然无存,只余下一块块平地,新植的丛丛茶树,茂密青葱地生长着。“焙坊”已成历史遗迹,龙安茶事,却在王朝覆灭,河山易
主,茶山、茶树回到人民手中以后更加兴盛展起来,股份制茶园,独户茶园,茶树栽培得好,采制也工细、考究。昔日专供皇家享用的龙安贡茶,寨中人家,路边客舍,都随意向客人们敞开着它的芳菲。
低细观青翠盈绿的茶丛,毫尖显露,喷香吐翠,雾雨洒在葱明肥厚的叶片上,亮光光像渗出的绿液青油。忍不住随手掐一叶芽茶揉碎入口,立时满口生津,淡香如荷,气清萦久。
(原载1998年2月11日《安康日报》)
龙安寨
2009年春作者与陈长吟、李林、党永庵、张琴、李峰、黄开林(从左至右)在龙安山寨
东坪是个乡,是岚皋县最偏远的一个乡,离县城百余里,地处岚河支流滔河的最上游。全乡两千多人,又是岚皋最小的乡,只因为去年底撤区并乡时山场太大,地方太野,面积太阔,又成为了个单设乡,最小的乡便就保留了下来。
红了柿子,香了板栗的深秋时节,我来到了东坪。陌生了一年的地方,更让我感到了陌生。县城到乡政府的断头路,溯着清清的滔河水,直向上游的河尽头处延去。路边上,一辆汽车在装着山野菜,一辆农用车旁围着几个农妇在买不知从哪儿运来的水果。离开喧嚣的人群,刚走进乡政府院边,就见院中一个石台上耸起个“大圆锅”式的卫星电视地面接收天线,“圆锅”背后几根户外有线电视线走进了乡电视站前端机房。一阵吉普车动机声响,几位乡政府干部钻进车往河上游去了。
乡政府是个一排十多间的旧土房,院坎沿用不知哪个年代做了甚用途的好多块石碑铺砌着,房子似乎没有变,我们走了进去。乡政府还是原来的老样子,书记、乡长、党委、政府的办公室挤在进门的一间旧房子里。乡上的人说,乡镇机构改革后乡政府的干部增加了,又增加了七站八所,干部没地方住,好多都租了周围农民的房子住着,办公只得这么挤着。
0 0
一秒记住www点xiaomawenxue(小马文学)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