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文学

小马文学正式上线,大家收藏网址
繁体版 简体版
小马文学 > 巴山深处 > 22.第一辑家乡随笔(22)

22.第一辑家乡随笔(22)

( 开幕式结束时,有数十名头戴竹斗笠身披棕蓑衣的汉子,燃着烟花乘着漂流艇从河面驶下。ww回宾馆的路上,先生叹道:“青箬笠,绿蓑衣……有点江南古典写意画的味道。还有岚皋民歌,有景有,有自己的特­色­,这可是篇旅游的好文章。”

陈忠实主席到岚皋的第三天,我们陪他上南宫山国家森林公园。车到二郎坪,下车沿着环形步道进入密不见天的大森林里,浑身顿生凉意,野花浮动着暗香,一股股清冽冽的空气直流肺腑。见先生身着一件短袖衬衣,我忙拿出从家里带来的板栗­色­西装请他穿上。

林中较为疏朗,地上有箭竹、紫竹簇生,也有扭曲如蟒的长藤顺大树攀缘而上,时而挂在头顶,时而悬在眼前。空气绿得腻,

新得甜,湿得直往衣服上沾。穿透力很强的阳光拨开浓密的枝叶,散碎的撒在人身上。栎树、杜鹃、相思树……一棵棵表现出了老成持重的静态,杆上披着绿茸茸的苔衣,枝上长满了野花、云雾草,成了一个自然生态的空中花园。鸟儿不时地戚戚喳喳,从林中送来幽幽的诗意。先生兴奋地叫道:“空气太好了,这简直是洗肺。ww”见到了一根碗口粗的长藤,作家轻抚着说:“山高生长期短,这藤不知高寿几百年了呢?”说完,摆上姿势叫过同行的摄影家陈宝生给他照了张相,说要记着这根长寿藤呢!

上得山来,适逢弘一寺举行真身殿开光仪式,鞭炮齐鸣,人声鼎沸,游人如织。我们陪先生看了弘一大仙百年不腐­肉­身,又看了寄生七种小树的千年古栎,随之,便避开人群,引他来到莲花盆景区。云雾倏忽着来又倏忽着去,有时堆在脚下踢也踢不开,有时湿漉漉地飘走扯也扯不回。古火山溶岩质的石头,黑­色­中夹着青白,大的如屋、如床,小的如人、如兽,你争我斗,相互倾轧,排山就势,如波、如浪、如涛、如潮,把生命的律动倾诉给了蓝天白云,遒劲古木。陪同的县委书记陈勇问道:“陈老师,这景致咋样?”先生脸部深深的皱纹里似乎蕴藏着召之即来的智慧,他略作思考后答道:“奇树争险,危石作态,琼林雾岛,斜掌成峰。”

临近午后,我们回到二郎坪广场,先生谢绝了天黑后的篝火晚会,我们便陪他驱车下山来到路边宏大村一家农家乐,想请先生尝尝当地农民的“土家饭”。刚刚在院边坐定,一个小女孩便跑到近前叫道:“陈爷爷,我在电视上见过您,知道您是位大作家,我想请您给我签个名。”先生笑着接过小女孩递来的本子,认真地写下了他的名字和时间。小女孩推过纸笔又恳求道:“请爷爷把您写的书名写下来,我要爸爸去买。”先生笑着又接过纸笔写道:《四妹子》《初夏》《白鹿原》。写完问道:“小朋友,你在哪上学,叫啥名字?”小女孩认真地答道:“我叫孙丽坤,在城关小学上五年级。”先生慈祥

地说:“名字真好听,好好学习。”

先生出生于西安灞桥农村,高中毕业后又任基层­干­部二十年,近两年常住在白鹿原下的老屋,对农村有着深的凝视。我们陪他沿着屋旁的小溪信步而行,走不多远,见溪边一户人家正在晾晒五味子,先生觉得新鲜,走近与主人攀谈打听起来。尝过五味子后先生问主人家男孩况,男孩自答:“我叫李林,八岁,在上溢小学读三年级。”先生抚摸着李林的头说:“我孙子蛋蛋也是八岁。”

出了小男孩家,先生径自踩过小溪中的跳石,顺着魔芋地边的小路直往溪对岸坡上人家走去。是户独居人家,土墙石瓦,窗棂腐旧,墙皮脱落,墙脚靠着板锄、薅锄,院边摆着木缸。一位衣着朴素上了年纪的老人坐在小柴凳上,面前反扣着挎篮,挎篮上平摆着木板,老人手握漆刀在木板上切着新鲜的红辣椒,身旁木杆上还晾

晒着几串半­干­的红辣椒,醒目而耀眼,脚下偎着只黄­色­的小猫,两只小­鸡­在觅食。见有人来,老人起身让坐,先生坐在老人侧旁,掏出雪茄递与老人,用火机燃上后自己才点上。先生也已六十二岁,也可称谓老人了,一位中国文坛的巨匠,一位山区普通的农民,平等地坐着,抽着一样的雪茄,说着一样的话题。闲谈中,老人说他叫向国珍,七十二岁,家里有老伴,还有上山割漆去了的儿子,因自己体弱多病,家里钱都让他看病了,儿子三十多岁了也没娶上媳­妇­。先生问老人家里都有些啥找钱门路,地里都种些啥庄稼,老人祖辈是啥朝代从哪移民到这儿的,还建议老人让儿子出去打工挣钱。起身时,先生掏出一百元人民币送与老人,推辞中,先生把钱硬塞在老人手中说道:“钱不多,表示点心意。老哥,保重身体,祝你长寿!”老人这时才想起问先生姓名,先生只说“我姓陈,从西安来。”说完握握老人的手便缓步离开了小院。老人不知道先生的姓名,也许过后会有人告诉他,但在这位大山深处的老人脑海里,也许他永远也不甚明了作家是做啥的,陈忠实是做啥的?

0 0

一秒记住www点xiaomawenxue(小马文学)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