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文学

小马文学正式上线,大家收藏网址
繁体版 简体版
小马文学 > 巴山深处 > 29.第二辑旅途小品(5)

29.第二辑旅途小品(5)

( 支楞着气力,我们往回走去。***返回到巷道岔口,对唐伯虎的悠悠遐思竟使我步入另一处巷道,见处老宅子我驻足观望。院门洞开,一位身着皂衣的年长­妇­女在忙着什么。寻访“故居”心切,我

走入院门:“大娘,请问个事,您知道唐寅故居在哪吗?”

“谁?”

“唐伯虎,唐伯虎原来住的老房子。”我心里一咯噔。

对我这个擅入民宅者,她定定地看了我一眼,又看到我身后的几个良民状人,她释怀了疑惑,领着我们重又来到巷道口,指着我们去过又折回的巷道说:“顺着走,走完了,见到个大水塘旁的那座老房子就是。”

一阵惊喜,我们很毅然地重又走回巷道里,走过那个机关大门时,我眼睛斜视了下,没了那个中年人。

出得巷道,一个亩余见方的水塘横呈在眼前,塘里生着半池睡莲,塘边长着几株垂柳,树下两个小男孩在用小玻璃瓶兜着水边的蝌蚪。

水塘对面坐着处老宅子,苍老的灰墙已剥落了一大片,­祼­露出坑坑洼洼的青砖,黑­色­的瓦当缝里探出簇簇野草。院子前,池塘边,一块刻着“唐寅故居遗址”的石碑不动地凝视着我。

这就是我们苦苦寻找的唐寅故居吗?转过池塘,我们走入了院门。没有售票处,也没有把门人。院子里横七竖八歪着几辆自行车,墙角堆着垛蜂窝煤,院边靠着几个拖把,地上横着两根茶缸粗细的铁水管,院子上空横绷着根铁丝,搭晾着衣裤和毛巾,几根白­色­的电线贴着墙面伸进屋内,房子里传来电视机喁喁呀呀的吟唱声。唐寅书画,传世屡屡,诗词文章,光彩夺目,这群居杂乱的旧宅,真竟是才气横溢的他对花作画、对画作诗之地吗?仔细看,窗棂和木门已经被风雨剥蚀得几近朽境了,这经历过数个世纪的建筑,散着残存的历史之味。房屋依旧,味已缥缈。

似乎在一篇文章里读过唐寅居住的地方叫桃花庵。桃花坞、桃花桥弄、桃花庵,多么诗画意的桃花景致呀,我没有忘记寻找,但环视左右,竟然没有桃树的身影。院子里一位耄耋之年的老妪坐

在个藤条圈椅上,平淡地注视着我们的拍照。我走近她:“这里真是唐伯虎住的老房子吗?”她翘了翘颔,又点了点头。“这里有桃树吗?”她注视着我摇了摇头。“唐伯虎有后人住在这儿吗?”她又摇了摇头。

一阵风儿吹来,一片柳叶飘在地上。那是一枚已经完全­干­透了的叶子,叶脉清晰可触,在古砖铺就的地上,更显出了生命被风­干­的痕迹,如同这屋里四百多年前的主人。

听到屋外的说话声,屋里走出两名中年­妇­女,和我们搭话后说:“看唐伯虎要到城外横塘去,那里有唐伯虎的墓,还有书画展室。”

“横塘?是那脍炙人口的唐诗中的横塘吗?”“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我在心里问着自己,也联想着这姑苏城的古意和诗境。

次日,雨涤荡荡,在游过寒山寺后,我独自携小儿沿运河古道来到城外郊区,在一派田园之中,公交车把我们卸在“唐寅园”门口。树,格外的绿,水,格外的蓝。阵阵风儿过后,送来蚕豆花的香气,油菜花的鲜味儿。

购票入门,但见数十亩之广,池石花木,颇有曲折,园有群筑,联额满壁,书画石刻,珍贵异常。曲径通幽,撑着碎花布伞,穿竹丛,过夹竹桃林,院子靠后高处呈着青条石围垒的个大土堆,青草萋萋,野花摇曳,石条几被苔藓遮掩,土堆前立着块高高的墓碑,上刻“唐解元之墓”。这便是唐伯虎最终的归宿地了。

流连在这湿漉漉的墓地里,吟着墓主人的《把酒对月歌》,在碎石铺就的小径上走着,以眼观看,实想把这一闪而过的景和物都印在心上。以心揣想,空旷的心地飘逸着切切的古意,逐遐而行,似同距今很远或不很远的这位才子有了神的交往,形的存灭,似是远古而又遥远。意和境与心相连,不容易断,也就引得我幸得吴越之游时,来到横塘古地,看桃花丛中一介书生,观烟带雾净那字画故纸,听那牵人心肠的传说典章,兼收那诞生在平凡之中的不群思。

0 0

一秒记住www点xiaomawenxue(小马文学)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