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亦须文人捧
——《走进岚皋》后记
今日岚皋县城
又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初冬的暖阳掠过太阳梁的红叶,又悄悄透过窗棂,丝丝缕缕成千万道金灿灿的光芒,明亮了整间屋子,明亮了我的眼睛,也明亮了案头上这本手稿盈尺、历时一年编撰、即将付梓成印的岚皋创作歌曲选集——《岚河两岸披锦绣》。看着一年的辛劳成了定格,一年的付出有了结果,我的心里也是亮堂堂的。
在人类展隽永浩繁的历史长河中,岚皋以其青山绿水、林茂草丰等独特的自然资源,而成为先民们的适生地之一。早在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岚河两岸的一二级台地上就有人类居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传承过程中,创造了大量的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如肖家坝仰韶遗址出土的石器、陶器,还有孟石岭乡的陕西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周氏武学馆就是明证。当然,这些都是物质形态的,还有很多非物质形态的,如民歌、故事、戏曲、器乐器、舞蹈、皮影、根艺等。民歌便是一种主要形式,其数量之多,艺术之美,令人称奇。其中的精品我们已收录在前两年出版的《岚皋民间歌谣》和《岚皋民歌》两本书中了。这些民歌都是从古代和近代传唱下来的,具体时间现已无法考证。而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
岚皋人以及在岚工作的、来岚旅游的文艺爱好者又以岚皋的名山胜水和民俗物产为题,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这应该算是岚皋现代的民歌天籁吧!这一歌曲就犹如一颗颗红豆,饱含着岚皋儿女对故土的深眷恋以及外来游子对岚皋山水、风土人的长相思念。于是,我们便借来月宫的玉盘,按照合唱、独唱、重唱、歌舞曲、表演唱、民歌联唱、齐唱、校歌、儿童歌曲的顺序,将这些散落的“红豆”聚集在一起,编辑成书,以便对这些歌曲进行长久保存,让其一年年一代代的传唱下去。这就是我们编纂出版本书的初衷。
编辑此书还有另一个诱因,那就是想以书为媒,让“红豆”来传,助推岚皋旅游产业快速展。放眼当今世界,有众多的旅游景点,曾经都是通过歌曲或影视作品来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和景区知名度,从而达到了非常好且非常持久的宣传、推介效果。如歌曲《神奇的九寨》《洞庭湖》《三峡》《太阳岛上》,影视作品《庐山恋》《阿诗玛》《刘三姐》《罗马假日》等等,以其非常独特的艺术形式,让外界,也几乎是整个世界了解了它们的风景美点、风土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岚皋生态旅游声名鹊起,“岚皋特色”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一定影响力时,县委、县政府积极借鉴其他知名旅游景点的成功经验,全力破解旅游与文化融合展难题,探求旅游文化化的路子,审时度势地提出了“文化围绕旅游出特色”展战略,专题开展了民歌民舞“五进”活动,并先后编辑出版包括本书在内的六卷本旅游文化丛书。本书中收录的两以南宫山为题的歌曲——《神奇美丽南宫山》和《如诗如画南宫山》,便是我县在文化旅游结合方面进行的一次成功尝试,这两歌曲皆由名家大腕量身打造,唱就亮相“9·27”世界旅游日陕西省主会场庆典活动,现场有许多观众即兴学唱,好评如潮,并得到了来岚领导和省内外业界人士的高度肯定。人们在传唱这两歌曲的同时,也将“南宫
0 0
一秒记住www点xiaomawenxue(小马文学)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