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文学

小马文学正式上线,大家收藏网址
繁体版 简体版
小马文学 > 揭皮-当代中国文化乱象剖析 > 2.媒体所应承担的责任伦理(2)

2.媒体所应承担的责任伦理(2)

1.明星遭遇媒体­骚­扰谁是谁非?(1)

2.明星遭遇媒体­骚­扰谁是谁非?(2)

( 其实娱乐媒体是我们值得尊敬的,很多娱乐记者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去称赞,他们千辛万苦地为我们提供第一时间的娱乐咨询,为我们提供服务。***可是他们已经变质了,变得自私自利,变的疯狂肆意。

娱乐舆论也是一种权力,而娱记则是拥有和使用这种权力的人。倘若我们不想让娱乐舆论沦为一种任­性­而野蛮的权力,不让它沦为审美名义下的道德放纵,或商业动机驱动下的文化犯罪,那么读者尤其是记者,在对明星或当事人的信任中就必须搀合一些批判­精­神、存在一点的不信任,或者说,必须先执持一种反对的态度,一种高明的怀疑态度,这种理­性­的反对和高明的怀疑不仅引对话的冲动,而且还会创造出充满民主氛围和美好调的争论。娱乐媒体所应承担的责任伦理,是为自己时代的新闻提供真实、客观可靠的判断,从而将这些判断转化为积极的具有激励和促进­性­的话语力量,具体地说,就是要有助于帮助读者了解真相,同时又要作为一种制衡力量。

当然,娱乐媒体和明星本身就是鱼和水的关系,谁也脱离不了谁,试想想,假如没有我们的娱乐媒体,明星又怎么会成为万人瞩目的明星?明星们对媒体的爱恨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有些明星还故意爆料引诱媒体记者去报道,达到自己炒作的目的,这么说,在明星眼里,娱乐媒体还是十分重要的。可是很多明星都有一种心理,如果媒体是正面的报道他们就会欣喜若狂,如果是对他们不利的反面报道,他们则恨之入骨,对娱记们咬牙切齿。明星们岂能这样?既然是互惠互利的双赢关系,就不能把娱记们当成皮球踢来踢去,更不能把娱乐记者看成是自己惯养的听话的一条狗,你想让他来就让他来,想让他消失就必须马上消失,这也太自私自利,太­阴­险霸道了!

就拿陈建斌和蒋勤勤的新闻说,陈建斌为什么要对蒋勤勤拳脚相加并宣称不愿意要她肚子里的孩子?让人猜测起来原因无非就是就是蒋勤勤肚子里怀的不是陈建斌的骨­肉­,也不知道是谁的野种,所以陈建斌对蒋勤勤拳脚相,正巧被哪个娱记瞧见了被捅了出来。娱记们揭露明星的私生活,揭露明星的疮疤,­干­扰明星的正常生活是不对,可话又讲回来,也有很多明星纯洁的像一张白纸,自始至终没有一点绯闻,清清白白­干­­干­净净的。而为什么有些明星就被娱记们盯住不放呢?你没做出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又何怕娱记们揭露?如果你们本来就不大清白,被娱记们逮住,遭受谤责也是难免的。你们憎恨娱记,辱骂他们,驱赶他们,殴打他们;你们把娱记们视为可恶的苍蝇,可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你们行的不端走的不正,被人议论被人唾骂也是活该活该太活该。

无风不起浪,事出必有因,这里还请我们的明星大人万万要自重,不要再把怨气都撒在娱记的身上;娱乐记者也要自重,奉劝多事的娱乐记者,万万别拿明星的**找乐子。

1.莫言为什么要拍洋人的马屁?(1)

( 昨天又和几个作家聚会,自然又是小酌,吹牛、调侃、骂当权派。ww***酒数行,又说到“曹­操­墓”,想念起曹­操­。最后,挨着我坐的某作家帖耳问我:“北野,莫说当代作家只要听到顾彬教授一就会胆战心惊,屁滚尿流,你有何看法?”我知道他指的是莫近日在其博客上的一篇随笔。本来不想说什么,结果作家这么一问,我就忍不住想多说就句,我说:“莫的小说成就斐然,顶在他头上的光环,但凡非常耀眼的部分都是外国人赐予的,也许中国批评家的水平还不足以能‘看懂’他的小说,只有像顾彬教授这样的汉学家才能“读懂”他和他的小说。所以他借外国的顾彬教授来辱骂中国的当代作家,就说明他高自标置,他觉得中国除了自己是个作家外,别人都不是。”

这让我突然想起五代时有个叫王定保的人,他写过一部笔记小说集《唐摭》,第卷八有这么一句话:“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作鲁公。”莫就是这么一个“错认颜标”的人,在他的世界里,也唯有这么一个叫顾彬的洋人才是权威,而且是文学批评界的权威。莫的作品或只有这位洋人才有资格评价,自刽以下,中国人是不够资格的。ww这个洋人是何许人,竟然能让莫这样的大作家大名人都要掇臀捧屁、“香花供养”?我对顾彬不大了解,但对他的事迹倒是略有耳闻,这个曾被媒体誉为“最著名”的德国汉学家顾彬(wolfgangkubin),二十多年前曾在莱圣斯堡的一次研讨会上放高论,捭阖纵横,秕谬说,把整个台湾的诗歌和诗人说得是一文不值,激起了台湾文学界的集体愤怒。当然,被他赞赏过的作家或诗人,自那以后就把这个洋人奉为“文圣”,凡是得到过顾彬点名的人,多少都有点自鸣得意,之后就开始自命不凡、自醉自乐了。多年前,此洋人在接受德国之声访谈的时候又猛贬中国作家和作协,东拉西扯地批评到中国的文化体制以及政治体制,听他的一一论,多少还有点“**”绪。顾彬这种极度的任­性­是他无节制的自由导致的,从而养成了一种信口开河、出无忌的坏毛病,但凡中国文学方面的事,不论懂不懂,这个洋人都要伸一伸臭脚。

就这么一个洋人,竟然让中国的作家莫如此赏识和敬仰,亲切地称之为“老爷子”(这个方还有一层意思:对人称自己的或对方的年老的父亲时才用这个词),公开说“顾彬堪比呼雷豹”,要为他老爷子“鸣不平”,说他老爷子“是一匹当之无愧的‘黑马’”、“他对中国当代文学频高论,诸多观点,皆有石破天惊之威”……奇怪的是莫为什么听到顾彬教授一却安然无恙,而不是闻声觳觫,胆颤心惊,然后屁滚尿流跌翻在地?非但安然无恙,还“从他的批评中悟到了很多东西”。原来莫一直都很乖,乖到能从“我的新作《蛙》中看到他(顾彬)的批评所挥的作用”,并且莫强调,“如果《蛙》里看不到,那就在今后的作品里看”。哦,原来如此!原来莫经常被“老爷子”点名,“打是‘亲’,骂是‘爱’”,莫深知“老爷子”的用心,自然对“老爷子”要感恩不尽了。我听说中国作家大都不喜欢顾彬,因为他大不实、卓落不羁。这就让莫很生气了,深恨别人“揪着老爷子不放”,要为“老爷子”抱打不平,于是他反过来羞辱自己的同胞:“顾彬教授只要一,当代作家们,虽不至于屁滚尿流跌翻在地,但也是闻声觳觫,胆战心惊。”我没听说过中国哪位作家只要听他“老爷子威”就变成了这副忪样,顾彬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威力?从莫的话里大概能听出来一些,对这个洋人,顾彬高度评价道:“国内大学,争相客座之;论坛、会议,纷纷邀请之;各类媒体,频频采访之。”

莫对洋人的敬仰是原因的,因为就是像顾彬这样的洋人,让中国认识了莫,让世界认识了莫。至今还记得一个叫托马斯?英奇(thomasinge)的美国佬曾在莫所著的《莫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的扉页上赫然印着令人­鸡­皮疙瘩能掉一地的话:“莫是世界级的作家,可能是鲁迅、老舍以来最有前途的中国作家。但这两位前辈的文学才华却不如莫。”这种昏话如果出自一个中国人的嘴里,我大概会笑他是个弱智,但是出自一个据说是“权威”的美国人嘴里,我大概会一笑置之,我能理解洋人之所以说出这种话,是因为他们有种种的“困难”和“阻隔”。洋人大可以因乱而成为“评价”中国文学的“权威”,如果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中国当代作家因借助洋人“权威”之妄评,妄想成为“世界级的作家”,想借此昏话妄想在才华上高出鲁迅、老舍一头,那就是妄人、狂人了。殊不知“高则其落也峻”,将老舍、鲁迅随意搬过来充当自己的垫脚石,抬高自己成为“世界级的作家”,高是高得很了,但一旦摔下来,其结果将是粉身碎骨。尤其是对洋人所授赠的“光环”和“桂冠”,千万不能拿它当真,不然自取其辱不说,势必会影响读者对中国文学之正常想象,此对中国之文学展也是百害而无一益的。

2.莫言为什么要拍洋人的马屁?(2)

( 就说那个顾彬,其实他在做学问上本身就不老实,缺乏“例不十,法不立”的笃实态度。***但凭他那些寡陋迂疏的学术著作,也许在中国做讲师还不够格,也只能在德国的汉学系做个“教授”了。德国人不是人人都懂汉学,故而就以为顾彬很了不得,就如中国人不是人人都懂德文,故而就有一些人以为他的学问高深莫测,达的就像德国的经济,于是乎,就像莫这样的骨子里堆满奴­性­的中国作家,竟然能卑躬屈膝地接受他的帮助和指导;于是乎,顾彬教授便扶摇直上,悠哉乐哉地进入了一种“和尚打伞无法无天”的自由状态了。久而久之,原本望轻资浅的顾彬教授就顺利出落成了“名副其实”的“权威汉学家”了。

在几年的一个文学研讨会上,我曾与莫先生有过一面之缘,当然,当时他是谱大派大,连斜着眼睛瞄一下别人的心思都没有。但我对莫的作品是研究过的,总觉得不深刻,对其作品中的一些消极颓废的东西倒是记忆深刻,他的作品更多停留在外在感官的刺激的层面,除了让人能体验到一些生理刺激,而很少有净化心灵、提升思想的这些积极的、有价值的东西。顾彬教授对这类作品和写这类作品的中国作家多有指责,将这类东西统统视为垃圾,而我们的莫作家听到这些话却喜不自胜,无论是好话还是赖话,只要是从顾彬口中说出来的,那就是“佳话”,至少是顾彬说出来的。莫大概觉得“老爷子”对他频频批评之,频频赞赏之,频频点名之,就说明“老爷子”就看中他这么一个中国作家,对于其他的中国作家,是永远也不会享受到这份“殊荣”的。

你大可以独享你的“殊荣”,但没必要吃完屎后把臭味扇到别人的脸上;你大可以见到你老爷子顾彬后屁滚尿流、胆战心惊,没必要说中国当代作家听到你老爷子就变得像你一样。莫对洋人的敬仰是有目的的,顾彬等洋人对他赞赏越多,他就以为自己离诺贝尔奖越近。曾经“诺奖”评委之一马悦然来中国,莫等一些作家就成天苍蝇一样围绕在马悦然身边,赶都赶不走。这是一个优秀的中国作家吗?注重洋人的评价,注重大奖的虚荣,而很少注重自己时代的残酷现实和重大问题。中国就是因为出了一群像莫这样的作家,所以中国的文学环境才变得如此糜烂不堪,如果中国的作家都成了莫,都像莫一样停留在狭隘、**、物质、享乐的个人体验这样的层面上,那中国的文学就彻底没有希望了。

莫在他的随笔《顾彬堪比呼雷豹》里,最后一句对他这位洋人“老爷子”说:“我为您准备的五粮液还没得着机会送您呢。”

臭,真是臭,借用六六《蜗居》中说的一句话:“这马屁拍的,正中靶心!”

0 0

一秒记住www点xiaomawenxue(小马文学)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