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文学

小马文学正式上线,大家收藏网址
繁体版 简体版
小马文学 > 揭皮-当代中国文化乱象剖析 > 2007年3月6日于北京

2007年3月6日于北京

1.事不过“三”之“虎逊于狗”(1)

( 昨天我在杂文谈到“年猛于虎”的一些事,指出在中国“‘礼’大于天”的病相。ww***看一些人如此承颜候­色­畏,似乎没有必要,但设身处地为他们想一想,也能释然:他也是实逼处此,无可奈何。在当今之社会,权力高于一切,因而人要依靠权力为自己带来好处。送“礼”也就成为达到借助权力的一种手段,它也是人与人关系的调节器,它使人在权力序列中的位置生了微妙的变化,当他们面对权力大小时,对握有权力的人的态度,以及说话的腔调和脸上的表都会跟着权力的“大小”而起变化的。这种“权力关系学”,细考起来,岂独于今为然,而其乃是源远流长的。

说到虎年,自然想到几个关于“虎”的成语,如龙潭虎­茓­、龙腾虎啸、虎步龙行、麟角虎翅等等,都将虎与龙并列,足见“虎”之声威。然而在我们中国,虎的境遇似乎并不乐观,它往往被人捉弄,甚至是欺辱。这些似乎不足为“奇”,奇的是“虎”的地位一日不如一日,竟然逊于狗。我曾亲眼目睹某动物园的动物表演馆里,一些贵­妇­怀抱着狗宝宝一同欣赏动物表演,其中就有老虎表演,也许是一只老年虎,表演得相当吃力,每天都要几次露面给台下的人和狗看,老虎们似乎并不愿,时不时望着台下出沉闷的低吼。

不知道从何时起,狗在中国的“地位”突然崛起,狗成为一些贵­妇­的身份象征,也成为一些所谓“成功男人”的身份标志。我们时代从没有宗教信仰直到出现信奉“拜权教”、“拜名教”、“拜钱教”这三大“新教”,不少人的­精­神已沉沦到低级的状态,并且这相当一部分人都是拥有物质财富的人。他们所信仰的“新教”,没有真正的宗教信仰所赋予人的那种灵­性­(spirituality),因为没有灵­性­,所以他们将­精­神寄托在比人类低等的动物,比如狗。通过狗来炫耀他们在“拜权教”、“拜名教”、“拜钱教”这中国之“三大新教”中的地位。

这一点让外国都瞠目结舌,《今日美国报》表过题为“中国把这些狗放上神坛”的文章,说中国有人为两只狗配种,花费几万元不说,竟然使用豪华的车队到机场迎接。还有消息说,有南京人花费23万元为其纯种藏獒配种;有一位年轻的西安女子更是花费60万元为其宠物藏獒配种,并且这两人都动用了豪华车队前往机场迎接……这种场面要比中国很多有钱人的婚礼都要隆重和体面。在外国看来,有着几千年文明的中国应该是文化与­精­神财富的大国,中国有代表着中华民族­精­神的汉唐文化,有老子、孔子、孟子这样的世界公认的圣人……所以在中国出现这种况让他们感到不可思议。

之所以对狗如此膜拜,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这说明我是成功人士,我想拥有更多女人和大狗。”……从“狗傍人势”演变到当今的“人傍狗势”,可见他们对“狗”的膜拜和忠诚程度绝不亚于教徒们对上帝的膜拜和忠诚。他们像封建社会的­妇­女对丈夫或奴隶对主人一样人身依附,并且从一而终。中国大多数对“拜钱教”象征之一的“狗”的膜拜及忠诚,已经到了九死不悔、之死靡他的地步——据说郑州一女子在路边为死去爱犬搭灵堂。

相比之下,虎在中国的境遇竟不如一条狗。狗可以和人一样穿衣服打扮,甚至可以和人一起共进晚餐,出入商场超市,同乘一辆车,同睡一张床,一直到死后还能享受很多人都享受不到的丧葬待遇。而虎的命运更悲惨,除了那些还没被人现的几乎濒临灭绝的虎之外,现的几乎都在笼子里,供人观看、戏弄。他们不能拥有一只“宠物虎”或一只能跟着他们鞍前马后的“大虎”,是因为老虎毕竟不是狗,并不是他们不想拥有。

华南虎事件是一起政府为获政绩和捞金钱而策划的恶**件,最终还是没有逃出“新教”的“教规”,那就是崇拜权力、贪图享乐、贪婪虚荣和自私无。“新教”的“教条”将金钱、权力、酒­色­视为至高无上的力量,这些“教条”让“新教”的教徒变得贪多无厌,求利若渴,甚至到了不顾颜面、失去理智的程度。从“云南村民杀虎吃­肉­”到“广州惊现带血虎皮”,都反映了“新教”教徒们的贪婪。

2.事不过“三”之“虎逊于狗”(2)

( 街上走的全是人和狗,在这个“人狗共舞”的世界,我们并没有看到“人和动物”的和谐世界,反而人逐渐失去了人­性­,长了不少狗­性­——狗心狗行、行同狗彘、食亲财黑。ww***所以人与人之间的感和爱,不如人与一只狗的爱和感,人与人越来隔阂,所以才有人逼人给狗下跪的恶事,甚至为了给狗报仇而打死人的悲剧……当人的狗­性­大于人­性­的时候,这个时代的感也就面临冰结了。他们披着“爱护动物”的外衣,喊着维持生态平衡或保护环境的口号,其实仅仅是为了炫耀他们的“身份”和“地位”,当老虎被人吃、猫被人虐待;当他们的餐桌上摆满了动物­肉­的时候,他们的虚伪和伪善暴露无遗。ww殷谦认为,爱护动物和维护生态平衡是好事,但并不是要求人必须回到“与禽共寝,与兽为伍”、甚至“嗜杀成­性­、茹毛饮血”的原始状态里去,也不是让人因为追求名利和地位而把诸如狗之类的禽兽供上神坛,而是让人在和谐、均衡的生态环境中过一种更富诗意、更进步以及更文明的生活。就算没有狗,大自然中会少一个动物,但决不至于导致人类活不下去,因为在任何时候,任何况下,人的生命和价值才是最主要的。

“虎逊于狗”反映了这个功利主义时代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完全是一种偏见,“新教徒”们对狗的“道德化”想象,缺乏人类应该有的积极的尊严感,是非常幼稚可笑的。“爱护动物”或“保护环境”是“新教徒”们为满足攫取权力和金钱之**而提供的“信仰”支持,这并不是什么可靠的信仰“资源”,因为它本质上是一种反文明、反人­性­的道德;这种“信仰”也不可能对人类之­精­神生活生积极的影响,因为它并不能给人们带来什么美好的、积极的东西,反而会让人们陷入一种缺乏安全感的生存恐惧之中。

“虎逊于狗”是人类的悲哀,是一些人把自己降低为兽的悲剧,正常的人要有健康积极的信仰,而不是信仰这个时代催生出的“新教”。人的血管里流的应该是人的血,而不是奴隶的血,要把自己身上的奴­性­一点一滴的挤出去,远离以“权、钱、名”为核心的“三位一体”的“新教”,尽一切力量过上有意义和有尊严的生活。“新教”是愚蠢的人所信奉的宗教,它不是人真正意义上的信仰,真正有信仰的人是属于有智慧的人。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在今生因贪图享受而追求物欲,而是在今生搭建­精­神之家园,为后世建立基业,因为那才是永恒的。

1.事不过“三”之“年猛于虎”(1)

( 偶读《礼记?檀弓下》,看到一句话:“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虎年说虎,古人说苛政猛于虎,那是某个时代的社会的写照。而今又逢虎年,我想说的是“年猛于虎”,意思是当今过年给一些人造成的“混乱”和“恐慌”比老虎还要可怕。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常能听到身边的亲友们叹息,过年不容易。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父亲曾说过的一句话:“年好过,日子难过。”而现在每逢过年,我常听亲友们说的一句话是,“日子好过,年难过。”细问之,归根结底还愁在一个“礼”字。对于他们来说,这年猛于虎,毫不夸张。中国乃礼仪之邦,礼顺人也就合乎常了,而礼尚往来更是一种人人皆知传统美德。但当今之“礼”,非“尚”乃“上”矣,只“往”而不“来”,真正的“往来”者多为行贿受贿,“敬”人事而已。

曾有朋友戏,说单位要放假过年,提前给大家准备了年夜饭,举杯前,领导先致辞:“虽然是过年,但是我们的工作一定不能松懈,一要做到家,二要做到位,三要做到底。”朋友告诉我,领导每年都这几句话,换汤不换药。领导已经说的很明白了,这工作不做到家能行吗?除非你不懂事。送礼不能应付,送少人家看不上,还不如不送,送多我们只得拆了东墙补西墙。被人送一万,你不能送五千,不然就很容易成为“工作没做到位”的典型。今年送了明年还得送,“工作要做到底”嘛。唉,想想也是,果然“年猛于虎”啊。

“年猛于虎”的现象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社会风气自古如此,尤其是我们时代已经透明化,三岁的小孩都知道为人处世的世故和圆滑,当今之时代,不懂得“打点打点”的道理似乎就寸步难行,所以这是一个公认的交际潜规则,也是当今流行的“处世”法则,也许它不合法,但至少它合合理,“礼尚往来”乃是传统美德,谁敢说它是不应该的?而另一个原因是社会心理方面的,那就是中国人有糊里糊涂成人之美的坏毛病,中国人普遍喜欢讲关系和看面子、讲客套,这种庸俗习气是各行其便、一团和气的江湖做派。人与人之间没有真诚可了,大概无人再喜欢那种没用的“一脸的烂忠诚”了,凡事“礼”先行,否则连“门”儿都没有。见了人便点头哈腰、说好听话在中国是一种美德,大家都养成了说假话的坏习惯,互相恭维,马屁连篇,中国人的“瞒”和“骗”的功夫更是天下第一,反之,对虚假和欺骗的适应和承受能力也是举世无双,长此以往,他们对一切本来“真”的东西,就产生了怀疑和畏惧,甚至是一种近乎本能的拒斥态度。

应该承认,中国被几千年的“奴­性­”文化奴役了几千年,当今之人骨子里是有点么一点永远也挤不出去的奴隶的血,在心理和­性­格中占上风的是一种乐道人善的庸俗气质,是一种公允执中的老好心境,是一种习惯于“服从”的奴­性­人格,明哲保身和妥协折中成为一种不少人遵行的人生哲学,在领导面前逢迎拍马,遏抑说冲动,克制真率表达,成为他们最基本的人生规训,并且在当今生活中具有主宰的意义。于是冷漠与麻木、隐忍和沉默理所当然地成为大众集体的­性­格。谁要在对集体对领导愤怒和不满,反被人视为大脑缺氧的行为,会被集体视为缺乏处世策略和生存智慧的表现,而真实的指出集体的残缺,坦率地批评领导的缺点,更会被人认为是不懂得为人处世的愚蠢而莽撞的行为,坦率地表达自己的“反对”意见,竟然成了一种令很多人畏畏尾的禁忌。

“权力”乃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精­神现象,“权力”能让人产生一种享受特权的**和高人一等的幻觉,很容易让人陷入可怕的、疯狂的自我中心主义。“权力”意味着服从和支配,手中掌握权力的人特别惧怕别人冒犯自己的威严和特权,故而非常在意“尊卑高下”之等级秩序,他上谄下渎,处处都显示出他藐视群伦的傲慢和惟我独尊的自大。在这种况下,“礼上往来”更成为一种缓解和疏通这种上下紧张关系的最佳方略。

2.事不过“三”之“年猛于虎”(2)

1.事不过“三”之“寿小于财”(1)

( 说到寿,中国的寿文化可谓是无所不至,关于寿文化的各类活动,堪称是世界之最。ww单就一个“寿”字由过去的百种、千种写法,展到了今天得万种写法,中国就有书法家能写20008种“寿”字,而且字字各不同。

《诗经?小雅?天保》有曰:“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这就是著名的“寿比南山”之出处。《抱朴子?对俗》有曰:“知龟鹤之遐寿,故效其道引以增年。”这句祝人长寿的颂辞,说明中国寿文化古来有之,并且源远流长。《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有曰:“声名魂魄施于虚,极寿无疆。”祝愿老人极寿无疆,这更描绘了中国古人尊老爱老的德行,故《诗经?大雅?既醉》有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中国寿文化的繁荣,反映了古往今来人们对生命的重视和尊重,更体现出中国人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时至今日,祖先必思必行的“寿文化”到了我们时代似乎已经很难传承下去了,而这种在古人看来是日常行为的“寿文化”,到了现在似乎成为一种奢侈的文化概念。ww所以者何?归根结底坏在一个“财”字,贪夫徇财兮,寿何以堪?因为财,有些人遐弃了家庭,因为财,有些人抛弃了父母,因为财,有些人舍弃了生命。

“寿小于财”,把钱财看得比寿命还要重要,无疑是愚蠢之极。“寿”有万种写法,而“财”只有一种写法。“寿”是最有文化的,它使人的胸襟恢廓到既能顾及自己的世界又能顾及到他者的外部世界;而“财”是最没文化的,它使人们的认知视野变得狭窄、封闭,变得自私、自利,变得无耻、无知。而我们时代多数人都选择了后者而放弃了前者。我们常能听到一些贪官因财而落马的是事,常有一些­奸­商因财而入狱的事,常见一些人因财而亡命的事。总之,他们都无法真正理解人的生命、价值以及意义,他们将财视为人生奋斗,乃至生命的终极目标,为世间的美丑之辨、善恶之辨、是非之辨在他们看来却成了多余的问题。因为财而忽略了寿就是命,“财”使人与人之间失去了牢固的­精­神维系,使他们变得无无义,惟利是图,使他们遵行一种有利则来,无利则去的处世原则。

君不闻,当今之世有多少打不尽的“孝道”官司,养儿养女一辈子,最终相见于公堂,父子反目;君不见,当今之世有多少说不完的“感”故事,谈说爱一辈子,最终因财而分离,夫妻成仇。又有多少人只认财不认人,又有多少人只要财而不要命。“财”滋生了当今最时髦、最流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财”让非理­性­主义的破车载着享乐主义电掣风驰在相对主义的大道上;“财”让道德之花开遍了一切反道德的野蛮荒原,而“寿”这个对人来说没有比它更重要的东西却绝望在生命的边缘等待人来选择。人所不知,对于人而,三极之中“寿”字为大,一“撇”三寸气,三世同爨可谓福寿绵绵,这是人一生所追求的幸福生活。寸步之履,当三思后行,这正是人对“寿”的尊重和珍惜。

古人对“寿”的重视程度,可谓是后无来者。老人过寿诞,六十岁为花甲寿,乃下寿;七十岁为古稀寿,八十岁、九十岁为耄耋寿,乃中寿;百岁为期颐寿,乃上寿。并且过寿可谓是众亲来贺,鞭炮震天,鼓乐齐鸣,张灯结彩,隆重之极。子女及晚辈拜寿要行跪拜大礼,喝长寿酒,吃长寿面,真是吃也寿、玩也寿、山也寿、水也寿、人也寿、物也寿,那一天是老寿星一生中最难忘得时刻。

一秒记住www点xiaomawenxue(小马文学)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