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和王干曾在江苏作协同事十几年,熟得不能再熟。ww***他先是在《钟山》杂志做编辑,后到省作协创作室当领导,管理专业作家。江苏那么一大帮有名的作家都在他手下。他不大像个领导,更像大家的朋友和秘书。王干成名很早,写过小说和大量散文、随笔,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作家;王干还是一位编辑家,在《钟山》做过很长时间的编辑,调到北京后,又在《中华文学选刊》任主编。在编辑岗位上,王干称得上是一位名编。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钟山》曾先后倡“新写实”“新状态”小说,王干都是主要的策划者之一,“新状态”干脆就是由他提出来的。这两个文学概念,都催生了一大批优秀作品,引起当时文学界的轰动。当然,也引来很大争议。但编辑部并不介意外界的批评和争议。因为大家认识到,作为一家在全国有影响的大型文学期刊,在新时期文学蜕变、展过程中,不应当是被动的,应当有自己的声音,有所观察,有所思考,有所梳理,有所倡导,有所展示。ww王干是敏锐的,他正是捕捉到当时文学创作的某些微妙动向,大胆提出一些新的文学概念。这些文学现象当然不是当时文学的全部,但它是一种新气象,有争论是很正常的。事实证明,“新写实”和“新状态”已成为新时期文学史上不可回避的话题。对此,王干功不可没。在编辑岗位上,王干除了联系名家,还现和扶持了大量业余作者。这是一个优秀编辑所必须具备的眼光和品德。后来,又是王干策划了“联网四重奏”活动,由《钟山》《大家》《作家》《山花》四家有名的刊物共同拿出版面,推介文学新人,这个活动持续了几年,成为文学界引人注目的事件。很多活跃在当今文坛的青年作家,多多少少都得到过王干的热帮助。但作为批评家的王干,也许更为耀眼。在当今中国文学界,王干更多是以批评家身份出场的。王干过人的才华、聪明、敏锐,是大家公认的,他的视野之开阔,视角之独特,行文之机智,都是独树一帜的。和他在编辑岗位上一样,他时刻关注着那些著名作家的创作动向,因为他们对文学的思考和实践,常常代表了当时文学的高峰,研究他们和他们的作品,研究他们的创作思想、创作感悟,无疑可以站在文学的制高点上,对整个文坛起到启蒙、引领和推动作用。比如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就有了和王蒙的长篇对话录,就写过大量著名作家的评论文章。王干的文学批评是真正的文学批评,是独立的文学批评,他并不一味肯定和褒扬,他只肯定那些他认为应当肯定的作品,对一些他认为不那么好的名家之作,也毫不客气地指出作品的缺陷和问题。为此,王干还曾惹过一场轰动文坛的官司。是非姑且不论,起码王干的批评态度是严肃认真的。一个独立创作的作家和一个独立批评的批评家,都应当赢得尊重。在关注著名作家的同时,王干还有大量文章关注那些不知名的作者。碰上王干的文章,我总是要看的,可有时对他评价的这位作者却完全不熟悉,出于对王干的信任,我有时会想办法找到这位作者的作品看一下,果然现有独到之处。读王干的批评文章是一种享受,不艰涩,不掉书袋,不故弄玄虚,更不会离题万里。他的批评文章先面对的是文本,而不是信口开河,不着边际。有时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批评文章,它可以看成是批评任何一部作品的,却终究什么作品也没有批评。但王干不是,他的批评研究是极有针对性的,绝不会空洞无物。有时我们还会看到这样的批评文章,几千字的内容里,起码引用十几段甚至更多西方理论家的观点,后头的注释一大堆。我们因此知道了很多被引用者的观点,却到底不知道这位批评家的观点。王干当然不会不知道那些西方理论家的话,但他不卖弄。王干的批评文章,极少这样引用别人的话,他用他自己的语,鲜活、准确地表达出他的取向和判断。对一个杰出的批评家来说,他一生的建树也许就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没有属于自己的批评体系,如果体系要求太高,起码也应有属于自己的批评视角和语;二是哪一位作家是你现的;三是哪一部作品是你现的。以此来衡量,王干已差不多做到了。
0 0
一秒记住www点xiaomawenxue(小马文学)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