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文学

小马文学正式上线,大家收藏网址
繁体版 简体版
小马文学 > 明月构想 > 3.第三章(3)

3.第三章(3)

( 老镇长的婆娘还依稀记得那天晚上,记得他清晨回家时脸上隐含的微笑。她之所以记得,是因为表和“老头子年轻时候第一次犯男女(关系错误)”时的表相似:有些居高临下,有些沾沾自喜,又要保密又难以抑制。这种表先被他儿子模仿,继而迅速在全镇流行。

第二天上午不到10点钟,几乎有一半人都在街上闲待着,每个人都显得深知个中底里,并且胸有成竹,在一些还在急煎煎问的人们面前显得倨傲,互相交换知者那种心照不宣的秘密眼­色­。过不多久,乖巧一些的问人也开始使用这种眼­色­,摇身变为知者。

10点半,镇政府招待所的大门打开了,前面是一群边跑边回头看的孩子,后面是一队臂戴袖套的青年男女。其中夹杂着两个镇政府的勤务员,他们俩也怀抱着红纸绿布,大声和队伍里的人说笑,甚至拍肩搭膀,显得相当熟稔,使街两旁的人羡慕不已。这帮人直奔集市中心的戏台去了,说是去布置会场。与此同时,欧阳江山正由老镇长陪同绕着镇子巡视。天有些下雨了,一行人踏着泥泞。老镇长说东道西,指南指北,热而殷切。他万万没有想到,那篇使他大为震惊的演说词已在欧阳江山腹中进入修改阶段了。

全镇大会是在3点钟开始的,4点钟就突然结束了。只有欧阳江山一个人了。这番对永镇人来说不啻于五雷轰顶。一篇回忆文章写到了在那阵­骚­乱中满天的砖瓦、噼啪落地的桐子和呱呱逃散的乌鸦。当时景况可见一斑。这后来被欧阳江山提炼修改,写成了一篇词激烈的文章,以“井世中”为笔名,表在《建设论坛》上,文章的基本内容是对永镇及其人文景观的批判。文中指出,像永镇这类阿米巴形的市镇,是在全无规划全无纲领的况下自然形成的。它沿着河岸铺展蔓延,完全根据局部利益和个人所需随意而生,正如霉菌。这么多房子,密密匝匝挤在一起,你的屋檐压在我的房顶上,我的檀子搭上你的墙,相互制约,钩心斗角。层层相套的庭院意味着森严的等级,那些宽窄不一曲折迂回的幽暗街巷,恰似人们复杂­阴­郁的内心。永镇匍匐在凡俗的市井生活中,连树都缺乏英雄气质,搭眼一看,镇上看不见气宇轩昂的苍松翠柏,绝大部分是随遇而安的榆树、槐树,甚至苟且偷生的墙头草和瓦屋莲。而得天独厚的却是一手遮天的黄桷树,在这种歪歪扭扭不成栋梁的树下生息,哪里还谈得上信念和理想?连猪和鹅都在街上走了,人还有什么尊严?登高远眺,全镇都是鱼背一样黑森森的屋顶,如何成为光照寰宇的一盏明灯?要过一种真正的人生,要对人类做出贡献,必须先解放自己,必须采取彻底的措施。面对一张白纸,才好描绘人间乐园。

与文章相比,欧阳江山的用语自然要通俗生动一些,他甚至还使用了也许是头天晚上刚刚学来的本地俗语。那一天小雨间­阴­,天­色­灰暗,红布横幅和彩旗都显得刺目。台上的人进进退退,对着话筒又挥手又握拳。架在湿树­干­上的高音喇叭于是就呱呱地喊,出一些忽强忽弱、半懂不懂的外乡口音,其中夹杂着似像非像的本地方。这一切非但不能使人感到亲切,反而令人觉得怪异。人们开头一阵一阵笑,笑口音,笑动作,后来他们不再笑了,因为那些方的含意他们是充分理解的,因为这个人自信狂热毫不退缩的态度令人不安。人们开始静下来。台下的集市里,坐着上千名听众,能听懂的人们渐渐皱起眉头。本来,他们活得尚好,就像在国画中一样,而此刻却有一种活了半辈子才明白自己只不过是杂草或虫子的感觉。听不懂的人虽然仍然不懂,但从他人的反应上很快揣度到了事态严重,不由抿紧了嘴­唇­。戏台上的­干­部也面面相觑,他们觉欧阳江山的说法与头天晚上有相当大的出入。头天晚上,天堂归天堂,永镇并没有一钱不值。而现在,他们觉得受了骗,渐渐义愤填膺。欧阳江山的终于完了,他坐了下来。台上台下一片缄默,人人都在回味。突然,人们恍然大悟:什么人间乐园,什么彻底措施,这个人的意思原来就是……原来就是要把永镇夷为平地啊!愤怒,更多的是失望慑住了他们。人群先是嘈嘈切切,接着是这里那里出试探­性­的嘘声。嘘声响成一片,很快又变成了乱糟糟的哄喊。这时候,欧阳江山侧身做了个手势,似乎是要求镇长表态。人群顿时安静下来,充满期待。老镇长犹疑片刻,终于忍无可忍,愤然抓起茶杯,脚步重重地走下戏台。与此同时,他的茶杯盖子从桌上滚到地下,啪哒一声摔碎了。

0 0

一秒记住www点xiaomawenxue(小马文学)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