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天晚上实在是一场乱战.
朝廷彩排,武林突袭,朝廷喊人,武林也有后续的援兵到,朝廷又有人来……
整个京城一半人家都从睡梦中惊醒,城西热闹的好像在赶庙会,还有趁机准备捞一票的本地浩劫,连夜开工的地下兵器铺。ww连俞岱岩都曾经在混战之中被人悄悄蹭_到了身前,用那种压低了嗓门十分冷酷的“道”上的口音轻声递话:“好汉,精钢连环鬼头刀清仓大甩卖,九两九分银子一套……”
战场的中心是两个部分。一个部分自然是关着众多人质的万安寺,另一个部分是俞岱岩和韦一笑最先劫到小郡主和其侍卫的地方。不管朝廷还是武林,都在不断的向这两个部分添人——更形象点的描述,简直就是在添油。热火上面一瓢一瓢的浇油,不知道多少人倒下,又有多少人递补进入这不断旋转身不由己的极大的战争机器里。
俞岱岩和韦一笑那里,加上后来赶到的范遥,基本思路就是在搞猥琐流。最开是朝廷兵少的时候,闪躲的十分困难。等到后面朝廷援兵多了很多,才有了喘息的机会——这里没说错。朝廷的兵可不是一个首领的,小郡主么,虽然比同龄的许多小女孩都强多了,可是说服这么多人听从自己,还令行禁止,那简直是笑话。
范遥他们三个,虽然一晚上都在不停的奔跑——算下来大约按照每小时二十里的速度不停奔跑了四个多小时,赶得上后世的著名战役“飞夺泸定桥”了。这一夜这三人基本上都是一看见人来就跑。仗着轻功之类的优势,领着许多人在浩瀚的大都西郊群山之中兜圈子。虽然没有什么杀敌的战果,可是也相当神气了。
万安寺那里,情况又不一样。朝廷增添的人反而是比较少的。因为整个朝野,知道那个“详细彩排计划”的人很多,虽然也有人不忿执行者是个还不到七岁的衙内,但是,大家都认为这个计划是十分完美,几乎不可能出现问题的。
事实上,如果不是遇到纪晓芙这个看见着了火的木梁,还敢冷静计算断裂时间,指挥人质们用湿布条撤离的家伙,救人这件事情会很困难。
而如果没有范遥无意之中做靶子,吸引了一回各方向的视线,争取了人质们的撤离事件,这件事情就算设计的再好,依然很难做到。
当时,因为朝廷那边大意,只派来了新近筛选的“神箭兄弟”几个,而武林那边,又相反,这些人都是首先在远处看到火光的。所以都直接奔着火楼这个大目标而来了。而最先到达的都是武林中的大能,还手持了峨嵋的各种武器……
所以,在整个战斗的一个很小的局部时间内,在这个局部战场,是武林压着朝廷在打的。若不是“神箭兄弟”几个人骑着快马采用了“放风筝”这样的战术尽力相争,简直几乎被彻底剿灭!就算这样,武林那边也士气大涨了.甚至有人大喊:活捉鞑子小郡主,弄死祭旗!
这倒不是大家本性多么残忍,还欺软怕硬挑最小的下手.而是因为这一晚上纷纷乱乱的,大家也有点搞不清楚,究竟在跟什么人交手。不过比较确定的是,朝廷那边又一个大人物,就是那“鞑子小郡主”了。不论年纪也不论能力,只论这个特殊的地位,如果真捉来祭旗,那者见之情,简直值得大书特书,令天下造反豪杰,都胸中大快。
这个充满想象力的想法没有实施成。因为朝廷的兵太多了。尽管有一部分被范遥他们领着去爬夜山看日出了。还有很多也冲着宝塔这边拥挤而来,纪晓芙觉得再不走就可能走不了了。于是果断下令撤退。这时候刘伯温也赶到了。虽然形势已经乱到几乎分不清敌我,而武林部分几乎所有的预备队都派出去了。可是,刘伯温这样的战略能手,还是迅速制定了饱含佯动,诱敌,伏兵,炸弹,挖坑,开火,放烟等等一系列足以让敌人眼花缭乱的撤退方式。事实上,朝廷付出了比他们想的更多的代价,才在武林离开后两个时辰,得到确切的,敌人已经走了的,消息……
汝阳王对于这一仗十分不满。自家姑娘是不舍得骂的,于是从保镖到谋士,一群人都被他拎来骂得狗血淋头。
蒙古人占领汉家锦绣地还不算太久,不过“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之类的至理名言,大家已经能够领会精神了。汝阳王昨儿夜里,没出去,是在自家府上进行遥控指挥的。可是他派了很多兵,又派了很多保镖和谋士啊!怎么也想不清,这个败仗是怎么打出来的!
计划很详尽。人质在塔里,对手来,如果人少放他们一马,然后烧塔引诱更多的人来,围点打援。如果对手人多,就立刻起兵包围,压缩分割他们的空间,把敌手限制在宝塔附近的狭小区域内,然后突然点火一举歼灭之——这么完善的计划,用来钓鱼,那就该是大鱼小鱼一钓一个准儿啊!怎么可能那鱼吃了鱼饵,然后摆摆尾巴游走了?!
这一点在场的许多人是有点想法的。当时太乱,又是夜战。各种成建制的攻击手段发挥不出来。而对于个人素质的发挥,成了战斗中的决定因素。
朝廷这边也是精兵,可是怎么也比不上人家平均练武十年以上的人个人素质强。人家还有火器!这样的战斗在白日,在朝廷这一方有一个更好的更令人信服的指挥,在摆开阵势交战的时候,很可能会有相当不一样的结果。但是,当时,很多条件是不利于朝廷的。
此外还有很多微妙的因素,比如朝廷这边的保镖们,如果在“追击敌人”和“保护郡主”两个任务中选一个,一半以上的人都得选后者。追不到敌人大家一同被骂一顿。丢了郡主,那得准备着掉脑袋。而谋士们,因为小郡主负责发号施令么,虽然不是不能提意见,可是绝对不能提和郡主意见相反的意见。否则就是追到了敌人,小郡主不开心了,这会被记恨的……
只是这些想法,谁敢跟汝阳王说啊。这不是指责领导考虑不周?于是大家都低头做出思索的样子。
有个素来很得汝阳王信赖的师爷这时候突然发言:“王爷,咱们的计划不成功,那是因为……有人掣肘啊!”
汝阳王深以为然。外敌去则嫌隙生,自从本朝过上了好日子,排斥军中鹰派的只会拍马屁的小人是越来越多了。汝阳王觉得,得找个机会砍掉这些捣乱的。
汝阳王看人不顺眼,哪里知道,人家看他还不顺眼呢。这时候,皇帝那边,就有人进言了:
一秒记住www点xiaomawenxue(小马文学)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