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和角挤在一起;
  你的牛来了,
  大耳朵摇来摇去。[7]
  其实,早在公亶父之前三四百年的公刘时期,周已俨然农业大族。公刘是带着族民迁徙过的,但那显然是为了开拓进取。所以,他只带走了部分族民,还有一部分留在原地。留在原地的作了安顿,打算迁徙的准备充分。《诗·大雅·公刘》这样唱道——
  不安于现状,
  不安于小康。
  划清田界,
  装满谷仓。
  备足干粮,
  背起行囊。
  干戈斧钺,
  全副武装。
  我们这才奔向远方。[8]
  呵呵,他们是不会贸然行事的。
  这是典型的农业民族风格。
  是的,农业生产周期长,劳作苦,收获又没保证。不违农时是必需的,精耕细作是必需的,费心费力也是肯定的。然而秋收时节的一场暴雨或冰雹,便前功尽弃,颗粒无收。这就忧患,就理性,就必须精打细算,未雨绸缪,不可能像商业民族那样“豪赌”:既敢一掷千金,又能一本万利。
  因此,一直在内陆腹地春耕夏耘的周族,不会像来自渤海岸边又把生意做到世界各地的商族,披着海风,带着贝壳,靠着青铜器和甲骨文,沉醉于科学、技术、预言和政治化巫术,把自己的文明演绎得浪漫而神奇,诡异而绚烂。
一秒记住www点xiaomawenxue(小马文学)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