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少珩这次回来,一是准备来接药童的。
  别看这小家伙现在过得有滋有味的,但离开他太久,药童也会变得狂暴,到时会引起什么轰动,他也预料不到。
  二就是回来拿些种子,以及移植一些药材去燕王府邸。
  药童是喜欢现在这种环境的,就跟住别墅一样吧,而燕王府就显得光秃秃的了。
  太久没有回来,倒也热闹。
  祖母也十分想念莫少珩。
  莫少珩说道,本就都在城中,也不远,随时都可以走动。
  祖母,娘,你们也可以经常来燕王府,燕王府尽是些管事,平时规规矩矩的,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莫少珩说的是实话,要不是有南一跟着,燕王府还真有点阴森森的。
  也不能说是阴森,就是大家平时脸上好像都没有什么表情,也不知道赵棣以前的日子是怎么过的。
  吐槽了一番。
  祖母和永安夫人有些无奈,你这孩子!
  心里也在道,是得去看看,怎么好好的府邸,冷清成这样。
  愉快的吃了一顿饭。
  下午,就开始移植一些药材了,并洒上一些新种子。
  离开的时候,药童直接钻进了莫少珩的袖子中,抓着袖子,一个劲荡秋千,得瑟到不行。
  莫少珩一笑,居然没有哭鼻子,这小家伙长进了啊。
  今天挺忙碌的,两边跑,还要移植药材。
  燕王府也忙碌了起来,看着移植过来的药材,府里愣是变了个样子。
  现在正值开春,正是春种的好时期。
  莫少珩心道,现在的计划是绿色燕王府,等时机一到,他定要来个绿色凉京的计划。
  到时候,整座城都可以让药童到处玩。
  药童正在院子中,巡视它的新领地,玩得不亦乐乎。
  第二日,凉京城中发生了一件大事。
  科举制度公布了。
  朝廷的公文贴在了告示栏上。
  一开始并没有引起多大的注意,直到第一个读书人认真地看完告示。
  几乎瞬间,消息就炸开了锅。
  朝廷朝廷要在寒门中取仕了。
  什么?
  听到消息的人都以为听错了。
  寒门取仕,这怎么可能?
  但朝廷的公文都贴出来了啊。
  听说,除了凉京,也已经开始在各地开始张贴公文了。
  他们都可以想象,在各地,将会引起怎样的轰动。
  不过半日,公告栏周围被围得水泄不通,基本以寒门读书人为主。
  哪怕是他们,都兀自不敢相信。
  是官员制度变法!
  三公的官员制度变法成功了!
  因为莫少珩的三街战报和记者发布会,可以说。凉京大部分人都知道官员制度变法。
  手心都抓痛了,尤未察觉,心中的激动,是任何人都无法形容的。
  身为寒门,一生寒门啊,这是一辈子,世世代代都无法改变的枷锁。
  但现在,他们看到了希望。
  就像有光明在前方亮了起来。
  他们的激动或许无人懂,但他们自知,这是怎样的一条新法。
  今天的告示特别长,因为上面还罗列了科举制度。
  前面的读书人在激动地解说新法。
  朝廷为了引寒门入仕,设置了科举制度。
  在各地设置了县试,郡试,洲试,以及京试。
  通过了县试后,方可进行郡试,从下往上进行。
  每三年为一个循环。
  其实,看似繁杂的筛选制度,但若是时间抓紧,一年内就能完成整个过程。
  比如,三月参加县试,六月参加郡试,九月参加洲试,十二月赴京赶考。
  只是因为路途的原因,这个安排就非常的吃紧了。
  凡北凉读书人,皆可参加报名,一切以考试成绩为准。
  嘶!
  凡北凉读书人皆可参加!
  不分寒门贵族,没有阶级之别。
  看上去仅仅几个字,但却是这次变法最大改变的体现。
  朝廷为寒门开了一个入仕的口子。
  激动得难以言喻。
  告示上还有一些内容。
  通过县试者,可免人头税赋。
  这是在激励寒门子弟读书了。
  北凉的税赋中,除了土地税,还有人头税。
  不过人头税,占比并不多。
  通过郡试者,可完全免税。
  这些好处,或许在贵族看来一文不值。
  但对寒门的激励是无法想象的。
  也算是读书人的一种荣耀。
  通过洲试者,可见官不跪。
  通过京试者,可自称天子门生。
  嗡!
  如同惊雷,在众人脑海中炸开。
  天天子门生?
  圣人的学生?
  这是何等的荣耀。
  这一条是莫少珩专门提出的,为了这一条,莫少珩和人争得可是面红耳赤。
  前面的那些好处,贵族可以视而不见,对他们来说,屁都不是。
  但天子门生的称号,哪怕是贵族,他们也眼红啊。
  他们贵族也想要这个称号啊,想一想,以后对人说,我是圣人的学生,这得多光宗耀祖。
  就就这么给了寒门?
  他们怎么可能就这么轻易答应。
  莫少珩给他们说,科举,凡北凉读书人皆可参与,你们想要,也可以参与嘛。
  贵族:
  不是说好的,科举是专门给寒门立的制度吗?
  莫少珩当时也是心惊胆战的。
  专门给寒门的制度?
  他也就说说而已。
  他的目的是全民科举啊,只有真正的用真本事当上了北凉的官,北凉才会有一个转折性的发展。
  当然因为形式不允许,他就折中了一下,说成是科举只是针对寒门。
  双规制度,科举制和贵族推举制双法并行。
  但谁会成为主流,还犹未可知,就像历朝历代,除了科举,也有恩科,所谓恩科,其实就是贵族推举制度的一种变种,只是当不当得成官的话语权,完全落在了圣人手上。
  而在历朝历代中,从来都是以科举为重呢,反倒是恩科,占了很小的一部分。
  莫少珩提出天子门生的概念,其目的就是为了让贵族也参与到科举中来。
  若没有这个称号,贵族有推举制度,他们才不会管科举。
  不得不说,莫少珩挖的这个坑,实在有点深。
  他自己也是走得心惊胆战。
一秒记住www点xiaomawenxue(小马文学)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