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黎荞和陶竹,这些人热情的打招呼,不过每个人都有些拘谨。
  鸭货作坊里的工人大多数是周边村子的村人,与黎荞陶竹不熟悉,黎荞中了举,又是他们的老板,是以他们都有些紧张。
  黎荞和陶竹笑着回应,态度一如从前。
  不过,两人检查作坊时的认真和计较也一如从前。
  首先,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卫生问题。
  这个问题绝对不能马虎。
  周金桂和李瓶谨记着陶竹定下的规矩,不仅作坊打扫的干干净净,每个工人也都带着帽子口罩,手脸洗得干干净净。
  检查完卫生,两个人又专门去河边看工人宰杀鸭子。
  鸭子上的绒毛一定要褪干净,可不能让有钱人倒胃口。
  小河还未结冰,但河水冰凉冰凉的,工人的手和脸都冻得红红的。
  不过这些工人并不抱怨,他们的工钱比作坊里那些负责烧火、切块等活计的工人高,而且陶竹还买了羊油,每人三盒,足够抹一个冬天了。
  乡下人冬日里都是这么过来的,若是不来鸭货作坊,那他们在家里也得用凉水洗衣服刷碗,不但没工钱,还会让手生冻疮。
  能有现在的日子,他们可太满意了,黎荞和陶竹都是大善人,必须得有好报。
  可惜黎荞和陶竹马上要去京城,再相见遥遥无期,他们能回报的就是努力干活,好让黎荞和陶竹省心。
  工人们干活卖力,黎荞和陶竹挑不出一点儿错,两个人满意而归。
  不过,在这种天气里干活,工人们着实辛苦,因此,回去前黎荞陶竹让李瓶在账本上记一笔,今日给负责宰杀鸭子的工人多加二十文钱的辛苦费。
  另外,再去郑家买些肉,今日吃热烘烘的烩菜。
  鸭货作坊为工人提供午饭,伙食标准是粗粮细粮搭配,三日一吃肉。
  但今天天气冷,应该给工人们加餐。
  风大,回去的路上黎荞干脆扯开宽大的披风,让陶竹钻他怀里,再把陶竹的披风披在头上挡风,裹得严严实实的往回走。
  回到家之后,两个人先是把披风放回卧室,然后进厨房站在灶前用灶里的火驱走身上的寒气。
  他们俩进的是黎大山所负责的厨房,黎大山和郑浅浅都在,黎小睿睡了,郑浅浅可以歇一歇。
  郑浅浅瞧着两人的动作,立马道:“我把木炭烧起来,小叔你和竹叔回后院取暖吧。”
  “不用,这就挺好。”黎荞摇了摇头。
  黎大山做的点心是用烤箱烤的,因此炉灶很大,火苗从炉灶里跑出来,挺适合站在旁边取暖。
  “行。”郑浅浅瞅了瞅外面的天色,又道:“该吃午饭了,咱们中午吃什么?”
  他现在要照看黎小睿,不能做点心。
  但当黎小睿睡了,他会做些杂活儿。
  “竹哥儿,中午吃什么?”黎荞问身旁的陶竹。
  “嗯……要不咱们也吃烩菜吧。”
  大冷天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烩菜,吃完整个人都暖起来了。
  “好。”黎荞看向郑浅浅:“浅哥儿,主菜是烩菜,其他的大家伙儿看着做,想吃什么吃什么。”
  郑浅浅嗯了一声,他朝着门口走去:“我去问问大家,看大家都想吃啥。”
  郑浅浅出去了,黎荞看向黎大山:“大山啊,其实你和浅哥儿最适合跟着我们去京城了。”
  黎二山和黎夏年纪终究小了些。
  而黎春生又是家里的顶梁柱,这一去最起码得半年才能回来,让顶梁柱离家那么久,他有些不好意思。
  黎大山和郑浅浅挺稳重,而且与他和陶竹关系极其亲近,是最合适的人选。
  可惜的是,黎小睿才半岁,不适合长途跋涉。
  黎大山闻言,犹豫了一下:“要不把小睿放家里让我娘照看?”
  小哥儿不能哺乳,小胖子一直吃的都是羊奶,就算是他和浅浅去京城,那也不影响小胖子什么。
  “不不不,那么小的娃,可离不开你和浅哥儿。”黎荞想也不想的摇头。
  再看看吧,实在是不行,还是带上黎二山和黎夏。
  等过了年,这两孩子又长一岁,在乡下算是大人了。
  而且去首府转了一圈,长了见识,稚气退去了不少,行事也稳重。
  黎大山见此,长长叹了口气,唉,若是他和浅浅不生孩子,那这次就能跟着他小叔竹叔去京城了。
  今日的午饭由郑浅浅、黎春桃、黎瑜宁黎瑜安四人负责,很是丰盛。
  除了烩菜,还有烤肠、烤串、麻辣烫、汤圆。
  黎荞和陶竹吃了暖呼呼的午饭,然后各自捧着一碗解腻去火的红枣梨汤回了后院。
  两人坐在陶竹的小书桌前算账。
  第一年粉条挣了七万两银子,去年粉条挣了二十万两银子,第一年因为修路和买田地,再加上去府城,一下子就花去了三万两。
一秒记住www点xiaomawenxue(小马文学)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