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文学

小马文学正式上线,大家收藏网址
繁体版 简体版
小马文学 > 总统们:民国总统的另一面 > 18.南北统一:议和与让位(1)

18.南北统一:议和与让位(1)

( 一

在北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北洋大军正对南方虎视眈眈。这支军队的统帅是袁世凯。

在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时候,袁世凯的政治声望很高,得到了旧官僚、立宪派和相当一部分的革命党人的好感。作为清朝最后支柱的他,对革命的态度很暧昧。气势汹汹扑向武汉的北洋军完全有可能一举扑灭革命火种,但是袁世凯没有这么做,而是在收复汉阳后,下令北洋军停止进攻。1911年10月底11月初,袁世凯数次派人和武昌方面“和谈”。11月26日,袁世凯与英国公使朱尔典密商,让英国驻汉口总领事葛福口头传话给在汉口筹划组织临时政府的各省都督府代表,提出:停战、清帝退位、选举袁世凯为总统的三项议和条件。

袁世凯的政治底牌很清楚:用清朝的灭亡换取民国的总统职位。

革命党人承认,袁世凯提出的条件是相当“优惠”的。

接受条件,革命党人不废一刀一枪推翻了清朝,北洋大军成为民国的军队,何乐而不为?虽然要推举袁世凯当总统,但老袁毕竟是汉族人,赞同革命,能力、经验和政绩都在那摆着,不见得不是一个总统的好材料。所以,南方许多人认为可以接受袁世凯的条件。汉口的各省都督府代表会议很自然地做出了如果袁世凯“反正”即举为临时大总统的决议。当时武汉黎元洪、江苏程德全和同盟会黄兴、宋教仁、汪­精­卫等都对这个“交换”点了头。于是,12月18日(孙中山抵达上海前一周)南北代表开始在上海英租界市政厅就这个“交换”的细节进行磋商。

关键时刻,孙中山在圣诞节到达了上海,当时,孙中山多少有些心里没底。一来,袁世凯是货真价实的政治大佬,孙中山只是流亡归来的空头司令;二来,各省代表依然对袁世凯抱有希望,孙中山很难改变众人对袁世凯的好感与支持。各省代表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时,就要求孙中山致电袁世凯,声明之前南北代表商定的“交换”依然有效。于是在当选为临时大总统的当天,孙中山致电袁世凯:我前天到上海,各位同志都要我承担起组织临时政府的责任。问他们是什么理由,原来东南起义的各个省,由于缺乏统一的机关,行动非常困难。所以,组织临时政府是他们存在下去的必要条件。我鉴于时局很艰难,义不容辞,只得暂时担任。你正在把旋转乾坤(指推倒清政府)作为自己的责任,这是全国人民都在盼望的事。但你目前的处境和地位,正处于嫌疑的地位,不能不避开锋芒。所以,由我暂时来担任这个空缺的职位,我只是守着这个职位,等待你来接任,这个心,将来一定是可以明白的。希望你早日解决这件大事,以安慰4万万人民的渴望。

可见,南方一直“虚位以待”袁世凯“王者归来”。

当然,也有部分人反对袁世凯出任总统。他们认为袁世凯是老­奸­巨猾、道德败坏的政治­阴­谋家。比如孙中山当选大总统的当天,《时报》表了时评《袁世凯之隐衷》,认为袁世凯在革命中的行动“推其心,殆欲将万世一系之**君主易为袁姓而始快意者也”,毫不留地大谈特谈袁世凯的迹史:“以袁氏生平之历史,对于满清,唯知弄权植势;于属吏,则专以贪黩不识字之流为爪牙;至于民事,则除却捕党人,遏民气,□财肥己而外无所能云。”反对袁世凯的人以中下层革命军官为主,可惜他们缺乏宣传渠道,而且在上层的和谈气氛中思想开始混乱起来。

民国已建,南北和平“交换”能否成功,孙中山的态度至为关键。

孙中山对袁世凯并不熟悉。他们是两个世界的人,一个是西式的,一个是中式的,之前没有任何思想或者行动上的交集。

就任初期,孙中山接受美国记者麦考密克的采访。麦考密克熟悉北京政坛况,孙中山就向他征询袁世凯的况:“你对袁世凯的判断如何?他将依哪一方面的考虑行事呢?”

麦考密克说:“我认识他已有几年,我对他的印象十分良好,与对其他许多人的印象一样。他是个能­干­的人。而且他做了山东巡抚和直隶总督以来,我认为他是为国家的最高利益行事的,他的确一直献身于他对革新的信念。”

0 0

一秒记住www点xiaomawenxue(小马文学)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