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文学

小马文学正式上线,大家收藏网址
繁体版 简体版
小马文学 > 摩挲大地 > 40.第十一章天涯的眼神(4)

40.第十一章天涯的眼神(4)

( 她抖抖索索,语不通,唯一能通的也就是那温和的一笑。***当地的黎族姊妹回以一笑,没多说什么就把她安顿了下来。

这位青年女子原是个童养媳,为逃离婆家的棱辱躲进了一条船,没想到这条船走得那么远,更没想到她所到达的这个语不通的黎族地区恰恰是当时中国和世界的纺织圣地。女人学纺织天经地义,她在黎族姊妹的传授下很快也成了纺织高手。

一过三十年,她已五十出头,因思乡心切带着棉纺机具坐船北归。她到松江老家后被人称为黄道婆,因她,一种全新的纺织品驰誉神州大地。四方人士赞美道:“松郡棉布,衣被天下。”

黄道婆北返时元朝灭宋朝已有十七八年。海南给予中原的,不是旧朝的残梦,不是勃郁的血­性­,而只是纤纤素手中的缕缕棉纱、柔柔布帛。改朝换代的是非曲直很难争得明白,但不必争论的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前辈都穿过棉衣棉布,都分享过海南岛女­性­文明的热量。

元代易过,到了明代,海南岛开始培育出土生土长的文化名人。ww流放者当年在教育事业上的播种终于有了收成。

最著名的自然是邱濬。还在少年时代,这个出生在海南岛琼山下田村的聪明孩子已经吟出一以五指山为题的诗。让人吃惊的不是少年吟诗,而是这诗居然把巍巍五指山比作一只巨大无比的手,撑起了中华半壁云天,不仅在云天中摘星、弄云、逗月,而且还要远远地指点中原江山!

果然,后来邱濬科举高中,仕途顺达,官至礼部尚书、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不仅学问渊博,而且政绩卓著,官声很好。多年前我在《中国戏剧史》中曾严厉批评过他写的传奇《五伦全备记》,我至今仍不喜欢这个剧本,但当我接触了不少前所未见的材料之后,却对他的人品有了更多的尊重。特别是他官做得越大越思念家乡的那番意,让我十分动心。

孝宗皇帝信任他,喜欢与他下棋,据说他每下一步棋就在口中念念有词:“将军——海南钱粮减三分。”皇帝以为是民间下棋的口头禅,也跟着念叨,没想到皇帝一念邱濬就立即下跪谢恩——君无戏,海南赋税也就减免三分。即便这事带点玩闹­性­质,年迈的大臣为了故乡扑通跪下的景还是颇为感人的。

邱濬晚年思乡病之严重,在历代官场中是罕见的。七十岁的老人絮絮叨叨、没完没了呓语,其“治国平天下”的豪销蚀得差不多了,心中只剩下那个温柔宁静的海岛。

邱濬最终死于北京,回海南的只是他的灵柩。他的曾孙叫邱郊,在村子里结识了一个在学问上很用功的朋友,经常来往。这位朋友的名字后来响彻九州:海瑞。

海瑞的行止体现了一种显而易见的阳刚风骨,甚至身后数百年依然让人害怕,让人赞扬。与邱濬一样,海瑞对家乡也是深意笃:罢了官,就回家乡安静住着;复了职,到了哪儿都要踏脚南望。海端最后也像邱濬一样死于任上,灵柩回乡抬到琼山县滨涯村时缆绳突然神秘地绷断,于是就地安葬。

邱濬和海瑞这两位同村名人还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幼年丧父,完全由母亲一手带大的。我想这也是他们到老都对故乡有一种深刻依恋的原因,尽管那时他们的母亲早已不在。冲天撼地的阳刚,冥冥中仍然偎依在女­性­的怀抱。

他们身居高位而客死异乡,使我联想到海明威在《乞力马扎罗的雪》中写到的那头在“上帝的庙殿”高峰近旁冻僵风­干­的豹子。海明威问:“到这样高寒的地方来寻找什么?”

我相信邱濬、海瑞临死前也曾这样自问。答案还没有找到,他们已经冻僵。

冻僵前的最后一个目光,当然投向远处温热的家乡;但在家乡,又有很多“豹子”愿意向别处出去寻找一点什么。

正当邱濬和海瑞在官任上苦思家乡的时候,家乡的不少百姓却由于种种原因挥泪远航,向南洋和世界其他地方去谋求生路,从天涯走向更远的天涯。这便形成了明清两代不断增加的琼侨队伍。

0 0

一秒记住www点xiaomawenxue(小马文学)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