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文学

小马文学正式上线,大家收藏网址
繁体版 简体版
小马文学 > [玄幻小说] 穿越古代也疯狂 > 第十八章准备用兵

第十八章准备用兵

这次跟蒋傲天随行的除了两位夫人与张东,还有一位小姐、莫中与三位要员。

直升飞机先是在要建设城市之地上空盘旋一阵才降落下来,众人下来站在一平地上俯观坡下大片土地之时,蒋傲天道:“此地不错,建设城市之地海拔三十米至七十米,三十里外就可到长江边,不惧海风与大雨。将是天下第一大城市,没有城墙的城市,最美丽的、令人向往的城市。”

莫中感慨道:“观其地势与开阔,此城非长安可比也,城中住五万户也不止。扩展更是容易。”

那女子也道:“观其地势,城中用水不愁,河流清澈,大风被山势所挡所消。此地势可不用建成统一样式,让各家发挥所长。依小女子估计,此城建成后容纳十万户也不止,若商家在长江边建立仓库,那城市与长江边之道路两边必将是热闹之地,土地价格上涨。”

蒋傲天道:“没有想到欧阳美小姐有如此见解,真是佩服。我们现在所站立之地将在最近建设出一山顶宫殿,为城中之城。”然后看着众人道:“我要建设一个新的国度,此城市里可居住六十万人以上,军队不算。稍加改进便可居住百万人以上。居住在城市的人有部分没有土地,进入工厂进行生产获得报酬,有部分人经商获得利益,当然也有用老本的富翁了。我要让城市外都是土地,山中那些居住散户都到大大小小的城市中去生活,那些山山水水就是旅游的好地方,还大自然一片绿­色­美景。”

一官员道:“大掌柜,下官担心没有如此多的人来这里居住,据下官观阅资料,镇江常州,直到杭州的人口不过一百万,西都附近人口才三十五万,很难让城市中住下这么多人吧?还有许多人想来此地居住却又被长江隔阻。下官有些担心。”

蒋傲天自豪的看了看山下大地,说道:“你们听说过在长江上架一座桥吗?”

另一官员道:“此事绝未听闻过,长江宽阔水流甚急。下官只知长安城XX外那座浮桥乃太宗下令建之,当时朝廷每年不过产铁二百万斤,建桥就用去一百五十万斤,历一年半才建成。下官以为在长江上建桥不易。”

欧阳美和其他官员却是惊异的看着蒋傲天,蒋傲天却向小七微笑的点了点头,小七就说道:“大掌柜不想浪费太多时间建成大桥,因此准备了许多建桥物品,水泥厂已经安装好设备,前两天从第一批民工中分出三千人去将水泥厂的设备建设房子遮起来,并开采制造水泥的材料和收集麻袋。水泥生产出来便动用一万二千工人去建设大桥,一年时间足够建成。”

蒋傲天又请众人上飞机去江边看看,从飞机上看到一山崖附近堆放着许多长条物品,周围还没有人家。停下后,众人惊奇的看着那些几百丈长的东西,又长又直,不知多重。蒋傲天道:“此处建桥乃计算过,岩石坚硬且无垮踏痕迹,两岸距离也近,适合建桥。此地势较高,而大量民工刚到要建码头处,方便物资出海之用。”

众人感叹无语。一行人又乘飞机来到常州城外,附近乡民以为天神下凡,无不顶礼膜拜,莫中等人自豪的与大掌柜来到宋功林设在城外的临时官邸。

宋功林正在看一个图纸,听闻大掌柜率人来到,连忙出来迎接,自是一番欣喜。

之后,蒋傲天道:“宋公为建此城已经增添了几缕白发,晚辈实在不安。今与几位要员来此,一是了解情况,二是留下一位要员助你处理难事。”

宋功林感谢一番后道:“从开封与长安来的工匠们都已经安排了事物,此次来的几万民工将分到各部门下劳作。常州新县令正在为我们建设大军筹集粮草、车马。我们开始将南山上的树木砍伐运到建设之地,具体建设的房屋也已画好,只是道路先行建设是否妥当。”

蒋傲天道:“码头、城市都要建,非些许人能建好,道路先期造好利于运输。”

他们谈了很久,留下一位官员在此管理民工,处理建设之地与常州、苏州官府之事务。对如何建设这种城市的大桥与城市,还要派两个不错的工匠来实际指挥和监督质量。

又在城外召来县府官员,勉励他们尽心为建城大事多做事情,以后可根据做事多少与大小晋升职务。神秘的大掌柜亲自对他们进行勉励,无异于见到皇帝一般,自是磕头表示尽心做好。

然后蒋傲天一行人赶到苏州,岳父大人与大部分带来的官吏住在这里。

先是与岳父商议如何在这里建立一官府,既要保证数万人的建设用粮食与衣服物资,又要管理常州与这里之间各地的百姓,分土之策必须开展。刘天乾说联络的门生与好友都已经到来,正在常州附近与苏州具体走访民情。

蒋傲天听得不是滋味,老掉牙的管理方式怎能办好大事?于是给莫中使眼­色­,莫中很快明白大掌柜不舒服他岳父所谈管理之法,便道:“刘大人,下官莫中此来想与大人商议两事,一为新城开始建设,配套的官府衙门和管理数量众多人口之巨细都需要准备,大掌柜之意为实施新政而要改变些管理办法;其二,正值秋收之末,土地空闲之时开始进行收缴土地进行分配,否则会耽误今年之分土大计。此来有长安一要员协助管理此事。请刘大人斟酌。”

刘天乾道:“收缴土地之事甚难,苏州至常州一带地肥人富,如若动田土就会涉及官府拿出无数的银子来购买回土地,初探地主之意,土地是不会卖出,如若强收会激起民变,大量财富会被他们卷走他乡,据闻本地官吏多有田产,这将会伤及管理根本,无官员管理地方怎能聚集财货?依我看,先派官员给各地地主放出风声准备收缴土地,协商统一的标准才能收回并分土。官府库中之银子根本买不了多少田土回来的。”

事实也确实如此,此地暂时没有遭受太大的兵灾,只是流失部分人口,富饶之地的财主怎愿意将田土卖掉,这可是生存根本。在长安等地能够顺利实施是因为多年的京城重地而让人民习惯听令于官府,这里有所不同在于富饶之地官员来此是为得利的,争相来此也是因为与财主们利益相关,故而官府中人第一个反对这种分田声音。

一秒记住www点xiaomawenxue(小马文学)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