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主张企业公民的边界既不是窄到企业内部,也不是宽到了无限,而是界定得很清楚的直接利益相关者,企业按照这个范围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履行企业公民的责任,这样才能保证公益事业正常、积极、持续、有效地不断推进并扬光大。
——摘自冯仑著作《野蛮生长》
虽然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在其他方面,一些问题的存在仍然制约着我国公益事业的展。
第一个问题是履行社会公益的法律不完善。
冯仑在《万通》表的文章《公益新战略》中指出,目前国内建立一个公益机构,相当于二十多年前建立非公经济、民营企业时面临的体制环境,在审批规范、管理制度,在人才培养上都是这样。企业即使打算履行企业公民责任,也会不知所措。
另外,目前国内公益基金的法律环境、政策不完善,阻塞了企业做公益事业的道路,企业创办公益基金的积极性也受到了很大的抑制,从而导致整个社会,包括民营企业对积极推动公民责任和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理解很不成熟,造成一些行为上的偏差、道德上的误解以及不良影响。
比如生在王石身上的一件事就值得让人深思。2008年汶川地震生后,王石第一时间就以个人的名义捐了200万元人民币,三天之后,王石在博客中写了一篇名为《毕竟,生命是第一位的(答网友56)》的文章,在文章中他写道:“200万是个适当的数额。中国是个灾害频的国家,赈灾慈善活动是个常态,企业的捐赠活动应该可持续,而不应成为负担。万科对集团内部慈善的募捐活动中,有条提示:每次募捐,普通员工的捐款以10元为限。其意就是不要因慈善成为负担。”
没想到这些话却遭到很多人的质疑,那些人觉得王石怎么会这么说话,好像变得冷漠了。王石和万科多年来建立起来的形象受到了很大的损伤。后来王石迫于舆论的压力,选择了开口道歉以平息事端。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当时万科捐了200万之后,一个帖子说别人的都是2000万、3000万,说你们捐助得太少了,我就对这个帖子来进行回答。我说200万是不少的,而且200万是合适的。之所以这样说,实际上……当时况是这样的,万科每年股东大会授权的做公益活动的费用是1000万,我们做低收入住宅2008年度的是拨了500万,冰雪赈灾是100万,后来又拨了一次200万,实际上只剩下授权的200万,就是说实际上我们把这200万元捐出去了,这是当时的一个实际况。当时观点比较对立,我就来谈了我对这个事的看法,就是不提倡去攀比,也不提倡高调。但就这个回答来讲,显然损伤了网友很多的赈灾热。现在随着时间推移来反省这个事,觉得是在那个时间、那个特殊况下、那样来回复一个帖子,是非常不适当的。”
87.企业公民时代(6)
( 当大家有对他误解的时候,他没有解释,只是道歉,而且到现场去,最后说服股东追加捐款。ww***后来万科宣布公司以1亿元资金参与四川地震灾区的临时安置、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这场风波才平息下来。
其实,企业捐多少钱完全是企业的自由,没有法律规定必须捐多少钱才算合理。难道王石做人真得就是像被网民谩骂的那样吗?作为王石的同行兼好友,冯仑对王石可谓非常了解。在王石遭遇网民非议之后,冯仑在文章中为王石打抱不平:
据万科披露,王石这5年的合法税后收入是1900万元,在地震之前他已经捐出去1200万元……至少我认为他离圣人很近了……算账才现,(王石这5年收入的)2/3都捐了。……我问一个问题,你们还想要中国的企业家怎么做?你认为王石应该每个月只拿1000元钱的工资吗?你不为他感动吗?
据冯仑所知,王石是一个做好事不留名的大好人。他看见好事就做,做了也不说什么。同他的贡献相比,王石的个人收入是非常少的。万科2007年年末的市场值是美国前三大住宅公司市值的1。5倍,但王石一年的收入只有一百多万元,这是真正拿回家的。另外就是剩下的700万元,其中的一两百万元他又承诺要捐献出去。可是钱还没有捐出去之前,生了一些意外,他预计的一些别的收入没有到位,结果他没钱了,所以只能向朋友借钱履行承诺。后来家里生了一个意外,保险公司赔了些钱,他才把借朋友的钱还清。
由此可以看出,王石一直是一个积极从事公益事业的企业家。理性地讲,万科开始时捐200万没有任何不妥之处,而且王石的解释也并不是没有道理。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我国履行社会公益的法律并不完善,才使得万科这个民营企业在道德上被误解,企业的名声也受到了影响。
第二个问题是专业公益人才非常稀缺。
为了更好地履行企业公民的责任,冯仑打算成立一个专门的万通公益基金会,但在这个过程中他现了一个很棘手的问题,那就是没有专业的公益人才。冯仑觉得做公益这件事要做就要做到最好,所以必须要找到最好的人才。后来冯仑终于从跨国公司找来高中先生,让他担任万通公益基金会的副理事长、秘书长职位。高中任期结束之后,万通又请来公益人才领域的“海归”李劲,来担任万通公益基金会的新一任秘书长。李劲是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公共政策硕士。通过这件事,冯仑认识到目前我国的公益人才缺口比较大。
其实不只万通,国内企业在做公益基金会时都遇到了类似问题。由房地产行业的知名人士、南都房地产的原董事长周庆治起的南都公益基金会,从一开始就按照国际公益基金管理的游戏规则和国内的法律规定组建了专业管理团队。但在打造专业管理团队的过程中,这个公益基金会也遇到了缺乏专业人才的问题,最后只得选择从外边挖人,请来了中国青基会原来的秘书长徐永光担任南都公益基金会的秘书长。
所以冯仑在《公益新战略》中特别提出,公益人才在未来也是非常稀缺的人才,所以我们要花时间培训自己的公益人才,同时也要选拔社会上优秀的做公益管理组织的人才。实施一个好的战略要有经费、有目标、有战略,更要有人。
公益专业人才缺乏这个问题目前很受关注,一大批社会各领域的人士都在积极努力改变这一现状。比如功夫巨星李连杰就一直热心公益事业,他认为未来20年中国要有10所公益大学,培养的人才方能符合大国的展趋势和需要。有这样的看法是因为他很早就注意到了一个问题:香港直到今天,每遇灾难,捐助行动都会重复20年前的做法。
李连杰说,灾难来了媒体开始报道,当死伤越来越多的时候公众人物就出来呼吁捐款,捐来的钱经过良性运作,等待五六天,加上休息日差不多10天才能到位。钱到位后要给谁还不清楚,而灾民已经错过了救援黄金72小时,最需要帮助的前10天也结束了,这笔救灾款变成了灾后重建款。最后钱到底给了谁,去了哪里,到底透不透明,似乎都是一笔糊涂账。2005年从印尼海啸中逃生后,李连杰就下定决心要创立壹基金。此后两年,他积极开展行动,他说:“我是在全世界取经,从洛克菲勒基金到国际红十字会,学习如何做到能好心而合法。因为社会制度不同,西方有很多先进的经验我们不能全盘照搬。”他还透露他打算成立公益研究院,乃至于未来要有公益学院、公益大学。
88.企业公民时代(7)
( 第5节万通公益新战略
我们现在只做一件事,在公益事业中我们一心一意做环保。***按照这样的公益战略,我们的目标就是实现国际上的绿色公司的标准。
——摘自冯仑文章《公益新战略》
冯仑指出,万通能做的公益项目应该是具体的、可复制的、可量化的项目,因此他把万通的公益战略定为以推动节能环保的事业为主。他说,天下的公益事业非常多,要做的公益也非常多,做不完,万通不可能都做。万通现在只做一件事,在公益事业中一心一意做节能环保。按照这样的公益战略,万通的目标就是实现国际上绿色公司的标准。
当今社会,能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商业伦理、社会和谐内在需要的演化展使绿色公司渐已成为国际最优秀公司追寻的方向,于是很多国际大型企业走上了“绿色环保”的道路。ww2006年5月,通用电气宣布将已经实践了一年的“绿色创想”战略在中国正式推广,这一举动被认为是跨国公司涌进中国绿色产业的征兆。通用不但与国家改委签署了环保合作谅解备忘录,还和清华大学签订了有关能源与环境研究合作协议。它承诺向中国提供环保节能的绿色技术和产品,在未来五年内投入500万美元研资金,并为2500名中国经理人和政府官员提供管理和领导能力培训。
2007年6月,ibm宣布启动一项名为“绿色创新工程”的业务计划,这项计划年耗资额高达10亿美元,主要是通过新产品和服务,帮助ibm及其客户大幅度降低数据中心能耗,改造全球商业和公共技术基础设施,并使之成为“绿色”数据中心。在同年6月13日举行的北京节能环保展会上,东芝、夏普、爱普生以及兄弟等知名外设厂商均设立了自己的展台,一起展示了it产品所带来的节能环保体验。其中,提出“绿色办公”理念的东芝还高调宣布成为业内家所有复印机产品均获得两大绿色认证——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和中国节能产品认证的厂商。与东芝类似,爱普生打出了“绿色回收”的牌子。其中国公司环境企划科经理周金萍表示,爱普生自2001年起就开始在国内开展废旧产品、耗材回收活动,避免了二次污染。
从以上的事例中可以看出,“绿色公司”已经成为目前西方达国家企业界新的商业伦理,具有一套执行标准和认证体系,是在综合西方达国家数十年企业社会责任展和执行经验以及大型跨国公司多年环境保护战略方针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顶尖跨国公司多年战略性思考的优秀成果。对中国企业而,要想在全球化和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在未来能有良好的展,必须以“绿色公司”的理念来经营企业。
万通积极向这些国际化大企业学习,在《公益新战略》中,冯仑特意强调说,我们的目标就是要使万通变成绿色公司。冯仑在《万通》2008年7月号文章《绿色公司企业公民》中对“绿色公司”作出了解释:
万通所说的“绿色公司”的定义非常广泛。它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存——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和企业与大众的和谐共生。它包括:“环境表现”(环境认知和政策、环境影响评估、环境绩效、环境商业前景、环境保护公关、环境信息公开)和“社会表现”(员工关系、消费者、社会参与、社会表现)两大组成部分,是大众、消费者、员工和投资者对一家优秀公司研判的新系统和新标准。
2008年,万通地产为使企业的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得到更完美的结合,推出了自己的绿色公司战略,并以此来规范、指导和改造公司行为。万通以绿色公司的标准来驾驭公司的商业行为,塑造公司未来的长远竞争力,对于公司的未来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产品是对绿色公司理念的最有力支持。万通地产制订了“万通地产绿色产品标准”,同时开始绿色园区试点的建设。为此,冯仑说,一家地产企业做绿色产品,多半会让人联想到“低密度、高绿化率、回归自然”等词汇,而万通地产的绿色产品并未止步于此。安全、舒适、节能、降耗是万通地产对绿色产品的基本理解。
89.企业公民时代(8)
( 万通地产的产品正是按照冯仑所说的标准去做的。万通地产在材料选择、能耗以及排放等方面大做文章,尽最大可能减少对地球自然、人文环境的破坏。同时,万通地产在节能型、舒适性和成本相对控制等方面寻求平衡,为客户提供更具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做到令客户满意的程度。此外,在施工过程、采购过程、营销过程、产品交付后的二次规划过程等几个方面,万通地产也尽可能地按照绿色环保的要求去做。
如果把绿色产品比作绿色公司的“硬件”,那么绿色公司行为方式就是绿色公司的“软件”。对绿色公司的行为方式,冯仑解释说:“所谓绿色公司行为方式,是指在绿色公司价值观的指导下,公司对于员工、股东、客户、合作伙伴和社会的态度,以及在此基础上具体制定的制度和采取的行为。”冯仑在打造万通的“软件”方面也颇费苦心。
一秒记住www点xiaomawenxue(小马文学)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