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6年4月17日,日本内阁悍然决定向华北增兵,强化中国驻屯军,并将驻屯军司令官由军部任命改为由天皇直接委任,将驻屯军的一年交替制改为永驻制。ww由裕仁天皇亲自任命的新任司令官,是原任日军第一师团师团长的田代皖一郎中将,多田骏的ρi股还没有坐热,就要让位了。新任驻屯军参谋长是桥本群少将,新设置的驻屯军步兵旅团由河边正三少将任旅团长。
根据日方公布的数字,增兵后的中国驻屯军由原来的1700余人增至5700余人。而实际的增兵人数远远超过日方公布的数字。据上海《申报》的调查,日军增兵后的兵力达1。4万人,还有人认为日军兵力超过2万。
而1935年时中国驻军包括中央军,于学忠的东北军,商震的晋军在内,总数不下6万人。蒋介石撤军命令出台后,这些部队纷纷调走,华北门户洞开。这样,河北就成为了国民政府在北方的前线。蒋介石下令把驻察哈尔的宋哲元率领的西北军第二十九军调入河北,接替东北军驻防。
1935年10月中旬,关东军的老牌特务、关东军沈阳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来到华北,策动“华北自治”运动。ww土肥原拟订了一个详细的计划:“第一步先说服并切实掌握殷汝耕;第二步,在宋、阎(锡山)、韩(复榘)、商(震)四人中选择突破口,先切实掌握其中之一人,使之与关东军结合起来成立一个新政权;第三步再将其他三人包括进来。”
土肥原向宋哲元提出了如下的“华北自治”方案:在华北五省二市建立以宋哲元为、以土肥原为顾问的“华北共同防赤委员会”;华北政权名义上属南京政府管辖,但军事上由“防赤委员会”领导,经济上与日、“满”结成一体,金融上脱离法币与日元挂钩,思想上反对三民主义、**,外交上亲日等。
与此同时,日本关东军在山海关、海军在青岛集结待命,向宋哲元施加压力。当时中国的抗日救亡运动正**迭起,宋哲元没有同意土肥原的要求。于是,土肥原就先在滦东地区扶植了以汉奸殷汝耕为头目的“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后改称“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并继续向宋哲元施加压力。
殷汝耕,浙江平阳人,早年曾留学日本,毕业于东京早稻田大学经济系,娶日本女子为妻。通过其妻,殷与日本军政界建立了联系。1916年回国后,殷汝耕先在北洋时期的国会中任秘书,后转南方军政府任驻日特派员。1925年,他参加郭松龄反奉事件,失败后只身逃入日本驻新民县领事馆,请求保护,始得活命。
殷汝耕对日本很有好感,曾多次参与对日交往,与殷同(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建设督办)、袁良(曾任北平市长)、程克(曾任天津市长)并称日本通四巨头。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中国,殷汝耕都着和服,讲日语,手挽日本妻子,这已成为他的标志性形象。殷汝耕从日本回国后,便开始在各军阀之间进行投机活动,并把蒋介石当成了自己的靠山。当蒋介石有意与日本人谈判时,殷汝耕便出面充当蒋介石的特使,与日本人进行周旋。
1928年5月,日本在济南制造了“五·三惨案”。当时殷汝耕正负责对日交涉,他采取妥协退让的政策,遭到国人的唾骂。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殷汝耕竭力为南京政府的对日屈辱外交效劳。1932年一二八事变时,殷汝耕以上海市政府参事的身份,参与了《淞沪停战协定》的谈判工作。1933年日军进攻热河期间,他被亲日派黄郛派到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专门办理对日交涉事宜。殷汝耕参与了《塘沽协定》的谈判,并以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参议身份参加了该协定善后处理的会谈。此间,殷汝耕的表现深得日本方面的赏识。
1933年5月《塘沽协定》签订后,国民政府在冀东成立了“蓟密区”和“滦榆区”两个行政专员公署。“蓟密区”公署设在通县的孔庙,“滦榆区”公署设在唐山。殷汝耕任“蓟密区”专员,陶尚铭任“滦榆区”专员。不久,陶就因不能取悦于日本方面而被去职,“滦榆区”专员也由殷汝耕兼任。从此,殷汝耕独揽了整个冀东地区的军政大权。任职期间,殷汝耕勾结日商,对日本的走私活动予以掩护。他对日本运来的商品只征收象征性的进口税,使得日货源源不断地流入内地。殷汝耕也由此开辟了一条很好的财源。而日本和殷汝耕之间,也自然而然地亲密起来。
0 0
一秒记住www点xiaomawenxue(小马文学)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