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哲元城府很深,知道蒋介石现在要拉拢他。ww***毕竟,他现在是华北的头号人物,炙手可热。宋哲元不紧不慢地说起了在平津处境艰难,诸如兵力不足、装备太差、财政困难等。熊斌一一答应,说马上报告中央。熊斌的许诺倒很认真,不久国民政府就拨款50万元,来改善二十九军的装备。
当然,熊斌此次来的主要目的,是转达蒋介石希望宋哲元到庐山会晤,谈谈华北问题。宋哲元口头答应了,但是他对蒋介石成见很深,恐怕此去弄不好回不来,被夺去军权。宋哲元深思之后,决定以“军务瞬息不能离身”为由,派秦德纯代行。
7月下旬,秦德纯赶到庐山。蒋介石在牯岭美庐别墅,以家宴形式用四菜一汤接待了秦德纯。谈话中,蒋介石没有责备秦德纯签订了《秦土协定》,反而把责任揽归中央,同时对二十九军支持华北危局大加慰勉,并且推心置腹地谈起国事。
蒋介石在谈话中对秦德纯秘密指示:“当前国防建设尚未完成,不能全面抗日,要争取时间,维持的时间越长,对国家贡献越大,务必要忍辱负重,但此事只可密告宋军长而不可告诉别人。”
蒋介石是否真的打算争取时间以准备抗日,在当时是很难说,但是蒋介石推心置腹地和秦德纯谈心,对秦德纯却影响很大。当国民党在大陆失败后,秦德纯这样一个杂牌军的将领尚死心塌地追随蒋介石去台湾,这次谈话有一定作用。
1935年8月28日,国民政府正式任命宋哲元为平津卫戍司令,不久又调为冀察绥靖主任兼河北省主席,成为冀察平津名正顺的一把手。由于国民党在北平的党政机构撤离,成立新的机构来取代就势在必行,这也是为了满足日本人对华北“特殊化”的要求。1935年12月18日,以宋哲元为委员长的冀察政务委员会在北平成立。宋哲元打出的旗帜,仍然是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而第二十九军这支并非蒋介石嫡系的“杂牌军”,就这样被推到历史的风口浪尖之上。
第二十九军原是冯玉祥西北军的一部,1930年中原大战中西北军被中央军和东北军打败,退入晋南的西北军残部被张学良改编为陆军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原是冯玉祥的部下,1932年秋,宋哲元被任命为察哈尔省主席,第二十九军一部留驻晋东,一部开入察哈尔省。第二十九军被改编时只有2个师,即冯治安率领的第三十七师和张自忠率领的第三十八师。不久,刘汝明所率领的第二师改隶第二十九军,后编为第一四三师。宋哲元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之后,对二十九军进行了补充,增加了一个师,即赵登禹率领的第一三二师。1936年,经过蒋介石同意,宋哲元又扩编了四个混成旅和两个保安旅。
二十九军军中有几员大将。副军长秦德纯,山东沂水人。他出身行伍,却富有文化修养和政治能力,为宋哲元所倚重。副军长佟麟阁,也颇受宋哲元器重。二十九军组建时,佟麟阁尚不在军中,后被宋哲元、张自忠等人请来担任副军长,主管军官教育工作。刘汝明,字子亮,河北献县人,曾任西北军师长、军长,与孙良诚、孙连仲、韩复榘、石友三、佟麟阁等人同为西北军“十三太保”之一。
二十九军士兵基本来自北方各省,尤以冀鲁豫三省为多。他们普遍身材高大,体格强健,作风淳朴,能吃苦耐劳,并易于接受组织和训练。二十九军训练的特点之一是注重体力和技能的训练,士兵一入营,就要进行劈刀、刺枪、器械操的训练和忍耐寒、暑、风、雨的本领,因此二十九军官兵在体能、技能和忍耐困苦方面要比一般军队强得多。
二十九还继承了西北军爱国教育的传统。在日本入侵、民族危机深重的形势下,军长宋哲元提出了“枪口不对内”和“中国人不杀中国人”的口号。士兵在吃饭前,要唱《吃饭歌》:“这些饮食,人民供给;我们应该,为民努力。日本军阀,国民之敌;为国为民,我辈天职。”二十九军还沿用了西北军举行“国耻”纪念的办法,编有《国耻歌》,令部队演唱。每逢国耻日,开饭时馒头上印着“勿忘国耻”四个字;或者令官兵禁食一天,反省国耻,以期官兵知耻后勇。同时,部队经常举行“国耻”演讲,揭露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0 0
一秒记住www点xiaomawenxue(小马文学)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