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么中学的大学少年预备班的学生是怎样招来的呢?苏州中学在招收时,由中国科技大学与他们本校的老师共同组成主考官,开始是跑到各地去招收,后来那些智力超常的孩子家长和当地的老师、官员都会主动给孩子报名。ww预备班的学生必须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年龄。一般来说不能超过13周岁,同大学少年班入学年龄条件相吻合。二是初中毕业生水平,考生不受是否是应届生限制,但必须达到初中毕业水平,甚至是优秀的初中毕业生水平,以便下一步孩子们能够顺利地接受高中甚至比普通高中更深、更广的知识教育。通常招生启事公布后,考生可以自己填写报名,也可以由家长、学校、地方有关机构推荐,这是学校掌握的第一手最初资料。在此基础上,由学校根据学生分布况设置几个考点,进行初试。初试采用笔试,考数学、语文、英语和理化,成绩突出的再进行复试,其比例一般为4∶1左右,能进入复试的则有很大可能可以进入预备班,如苏州中学1985、1986、1987、1988年最初4届的报考人数分别是145人、136人、153人和305人,能参加复试的分别是28人、22人、28人、28人。这个比例好像有很大的人为性。倪校长证实了这一点,他说主要是考虑他们每年只招收20人左右一个班,但从初试到复试筛选的比例是符合客观况的。ww倪校长进一步解释说,在复试后仍有一些学生被刷下来,如苏州中学前4届的最后招生分别是21人、16人、20人和20人,宁缺勿滥是他们最基本的原则。
进入预备班的孩子,用学校比较规范的话说,这些孩子都是属于智力超常者,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神童。我特别认真地问倪校长:到底有没有神童?他听后笑笑。倪校长显然是位学识严谨的人,他是这样回答我的:神童这个概念在教育和科学上是不存在的,但孩子的智力差异是存在的,聪明与不聪明是存在的。他说他考察预备班的孩子时现,这些孩子与同年龄的孩子相比,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坐得住。
同样的小孩,一般上40分钟课就不行了,有的成绩差的孩子在课堂最多能静得下心20来分钟,可预备班的这些孩子就大不一样,他们通常可以认真地听你讲三四个小时的课,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孩,能坐得住的时间等于我们成人的能力,这就使得他们对知识、对事物的学习与研究比同龄学生要强得多。倪校长进而给我揭示神童的秘密:从我们的预备班生源来看,所谓智力超常者,他们的家庭环境占主导作用。比如教师的孩子或者在家接触较高知识层次的爷爷奶奶等。应该说,这些孩子中真正属于超常智力者仅占20%左右,大部分属于中等偏上水平。正是由于这些孩子从小受的环境影响,比如一些山区或者条件不太好的地方的教师自己的孩子,因为他们在家没有人照顾,就被教书的父母带进了学校、带进了教室,他们在很小的时候有意无意地开始接受初等教育知识,两三岁的小孩,从人的脑力开科学角度讲,是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些孩子正是在此时得到了外界有意无意的脑能开,所以日后他们的智力明显比同龄孩子强。一些有爷爷奶奶关照的孩子也是这样。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神童产生的根源。当然,先天特别聪明的孩子也不是没有,但那种孩子的比例实在太少。我们招收的几百名少年预备班学生中,可能有那么几个而已。
原来神童并不神呀!只要他们有意无意接受了一种特别的环境,就有可能成为天才神童呀!但是当产生神童的秘密不再成为秘密,像宁铂3岁时就能背诵几十段**诗词并计算很多数学题,今天很多小朋友也可以轻易做到,人们迷信和刻意制造和追求神童的现象为什么不仅没有停止反倒仍然趋于疯狂呢?
倪校长在我请他回答这个问题时显得非常严肃,他说:作为一名中国名校的校长和一名有使命感的中国教育工作者,他认为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具有古老文化的国家,一个正在走向现代化的伟大国家,必须有科学大师,必须有政治和经济包括文学方面的大师,这是时代和我们作为一个大国所必须具有的,大师的产生就多少可以被认为是某一方面的天才人物,这些天才人物确实有超凡的智慧与能力。但是,这样的天才不是制造出来的,靠刻意的制造是永远出不来的。因此,广大家长们要做的是,如何符合科学的思想与规律,较早较好地进行孩子的早期智力开,把孩子培养成素质型与专业型相结合的人才,这才是根本的任务。倪校长向我透露:目前中国各大学的少年班已经越来越少,只有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少数几所大学还在保留。各地曾蜂拥而上的大学少年预备班,现在基本都停了,只有苏州中学还在坚持着。他们之所以坚持办下去基于3点考虑:一是他们已经办了这么多年,积累了不少经验,二是中国如此一个伟大的国家,确实有一些非常超众的人才需要现和早期的有系统的培养。三是中国是个教育大国,其教育模式不应单一,应该丰富多彩些。
0 0
一秒记住www点xiaomawenxue(小马文学)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