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多年过去了,关于中国有没有神童,大学少年班的路子是否真的成功,这些问题一直是人们关心和议论的焦点。ww***而人们之所以热衷于这样的话题,就在于中国对造神运动始终有独钟,它源于我们上一辈人对后一代人寄予的希望之巨、之热切。就像希望孩子成为小燕子那样一夜成名的明星一样,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数理化方面有宁铂般的超常能力,中国的各个阶层的家长不免人人都有此心。这就使得神童们头上的光环更加神秘化。
天才神童真的有吗?
1999年11月中旬,我来到了如今全国唯一的保留少年大学预备班的苏州中学调查。接待我的是苏州中学校长倪振民先生。这也是我作为苏州人第一次踏进这所从小在我心目中非常神圣的中国名校。吴江桥下古运河畔的苏州中学,也许是今天中国几万所中学中建校时间最长的中学了。1035年,47岁的北宋家范仲淹到苏州任郡守,范大人在城里转了一圈后选定了一块建宅风水宝地——南园。妙妙,此地真好,在此建宅,世世代代必生公卿。一位风水先生在范仲淹面前连连称道。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回神一思:既然此处风水最好,与其吾家得此富贵,不如在此办所学校,让天下读书人都在此深造而共得此富贵呢?范仲淹不愧是一代名士,他立即将自己的想法上奏仁宗皇帝,请求捐地建学,造就人才。仁宗皇帝甚喜,准得奏章,从此苏州有了学校,甲于东南的吴学也由此开始,并一直沿袭至今。范仲淹捐地办学的故事在江南广为传诵,而作为建校于此的苏州中学虽几经易名,但其根基在近千年间却始终未移过南园宝地一步。至于这里出过多少名士才子,真可谓不计其数。我只知道仅20世纪之后就有孙中山的大秘书陈去病、语学家吕叔湘、国学大师钱穆、教育家王国维、叶圣陶、政治家孙起孟等一大批学者在此执教过。在名师熏陶下的苏州中学,莘莘学子中人才辈出。当代名人有史学家胡绳、顾颉刚、教育家匡亚明、科学家钱伟长、文学家于伶、严辰、陆文夫和国家女排教练袁伟民等都出身南园宝地。仅苏州中学出来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就有31人之多,这个数字与北京大学现有的院士数量不相上下。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苏州中学在最近的20多年里,还为国家教育事业担当了一个特殊的角色,即为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输送少年大学生,是名副其实的神童的摇篮。
那应该是个神秘的地方,走进这所熟悉而又陌生的学校时,我猜测着校长是不是愿意接受我这个带着有色眼镜去看神童的特殊来访者?不想,倪校长一谈身世,我们马上成了自家人——当年他Сhā队的地方和我曾经干过不少年农活的乡村是近邻。一种天然的亲近,使我有机会比较客观和真实地对中国现存的神童现象作出相对准确的结论——我真的很感谢倪校长,他的大智若愚的学者风范使我获益匪浅。
倪校长向我介绍,苏州中学的大学少年预备班是当时根据教育部精神,与中国科技大学联合创办的,始建于1985年。先是针对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招生后出现的一些问题,如怎样更好更系统地掘少年天才?是否从小学毕业就开始抓而不是大学招生时才进行?故而苏州中学成立了大学少年预备班,客观上成了产生大学神童们的摇篮。事实上15年来,他们也充当了这样的角色。倪校长谈起此事颇有自豪感,因为15年来,每年大学从全国招收的那些特别优秀的少年大学生中前1至5名几乎都是他们苏州中学出来的,而现在又从大学毕业走向更高学府深造、成为国内外著名人才的也正是这些少年天才。据说自从苏州中学这样的大学少年预备班建立后,相关大学的少年班招生一般不再向社会上直接寻觅与招考了,而是从这些中学预备班里选招,这样减少了很多盲目性;而经历了中学预备班两年时间的系统培养,该是神童的也就显露出来了,不像以往某些大学少年班招来的学生,开始确实在某些方面显示出天才智力,可上大学后,渐渐的神童不神了,怎么也跟不上同班同学,退也不是留也不是,使本来一个还算比较优秀的孩子给毁了,造成多方被动。从中学预备班招生就避免了这样的问题。
0 0
一秒记住www点xiaomawenxue(小马文学)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