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与悲的融合,是《边城》独特的文学境界。小说中“这些可爱的人物,各自有一个厚道然而简单的灵魂,冲动的然而有的是向上的感挣扎而且克服了私欲的感。对于生活没有过分的奢望,他们的心力全用在别人身上;成人之美。……无不先有人而后——无己。这些人都有一颗伟大的心20”。是的,这些人个个都善良,个个都有利他的精神(老船夫似乎有一点私心——想为自己的相依为命的外孙女物色一个好夫婿,不过,这在中国人的伦理观念中,作为长辈,应是最起码的义务和责任)。然而,爷爷、翠翠、船总顺顺、天保、傩送最终却落下悲惨的结局:爷爷与顺顺、天保、傩送之间的误解;爷爷和翠翠、大佬天保之间心灵的难以沟通;爷爷与
翠翠、二佬傩送之间的误解;翠翠与大佬、二佬之间无意的伤害……都表现的是善与善之间的冲突,并由这种冲突导致了《边城》的悲剧:爷爷受到船总的误解与冷遇,怀着未能为孙女翠翠寻得美好归宿遗憾的内心隐痛悄然离开了人世;船总顺顺怀着悲凄的心思念着那个在阴间的亡灵;大佬天保背负着精神创伤出走以致丧生;二佬傩送哀伤着哥哥的死亡和在负气之中远走桃园;翠翠这个刚刚步入人生,萌着纯洁爱心的少女,痛苦地盼望着自己思恋的意中人……“边城”人都有着善良的秉性,他们都无意伤害对方,但都酿成了伤害带来的苦涩,使双方都感到了一种莫名的无可状的痛苦;他们希望生活过得美满、幸福,但尝到的都是生活的悲苦。这是善与善之间在不自觉及偶尔误会的矛盾冲突中导致的非社会造成的人生悲剧。作者曾这样地解释过这个故事:“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既然不凑巧,因之素朴的善终难免产生悲剧21”。
本来善能给人以愉悦,但作者却用它覆盖在对生活的深刻认识之上,融汇在对民族命运的忧患,对美的人性的塑造上。他说:“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却忽视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素,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22”。他还推崇道:“神圣伟大的悲哀不一定有一摊血一把眼泪,一个聪明的作家写人类痛苦是用微笑来写的23”。作者这种看似轻松,实则痛楚的“微笑”表现方法和善与善的矛盾冲突的审美追求,使《边城》具有了撼人心魄的力量,并获取了永久的美学意义。作者这种审美追求,已探掘到人类文化心理的深层,即在人类生活中,善与恶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酿成的悲剧并非人生唯一的表达方式,还有善与善之间的冲突酿成的悲剧,而且更令人咀嚼回味。在作品中,作者将善的内涵开掘到人类文化的深层,把善推向了审美的更高层次,使其获得了具有永恒意义的文化价值,从而使《边城》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画廊中,成为闪烁着独特文化品格的艺术珍品。
0 0
一秒记住www点xiaomawenxue(小马文学)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