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凉后,放在案板上,切成半寸左右的小段,切好盛到盆里,正式开始制作这道号称穷人版狮子头的中原美食——粉条丸子!
  第四百六十四章 陈美娟:在儿子面前凡尔赛一下不过分吧?整鸭脱骨!
  “妈,粉条中的肉味是来自高汤吗?”
  沈佳悦看着准备好的食材和配料,总觉得粉条吃出肉味儿有些夸张,就这用的还是高汤呢,要是肉汤的话,香味会更淡吧?
  虽然是厨房小白,但沈佳悦好歹也跟林旭在一起这么久,耳濡目染之下,多少懂一些烹饪理论知识。
  陈美娟笑着说道:
  “以前家里做粉条丸子,有肉汤自然是最好的,但一年吃肉就那么三两次,而且不是每次吃肉都有肉汤的,所以大部分时间,其实连肉汤都不用。能用到肉汤,已经属于高配了。”
  沈佳悦就更惊讶了,连肉汤都不用,能吃出肉味儿?
  她觉得在接触一门了不得的学问,素菜荤做,这不就是功德林主打的菜品吗?
  陈美娟拿着店里自己研磨的八角粉说道:
  “放八角粉,八角能让食材拥有肉的香味,要是再配上葱姜和五香粉,味道就更香了。”
  其实五香粉里就有八角,但量不突出,所以要额外多放点,这样肉的香味才能出来,让粉条产生脱胎换骨的变化。
  八角粉?
  感觉好神奇呀。
  陈美娟把林旭切好的姜末倒进粉条中,忍不住夸了一句:
  “我儿子的刀工越来越厉害了啊。”
  林旭笑了笑:
  “悦悦不喜欢吃姜,但这里面又不得不放姜,所以就尽量切碎一点,让粉条里有姜味儿,但吃不到姜的口感。”
  往馅料中放葱姜时,姜可以切得尽可能细一点,这样香味才能更完美的释放。
  当然,也可以用姜汁,但这道美食中不太适合姜汁,放了容易被粉条吸收掉,导致姜味不均匀,所以还是改成姜末比较合适。
  调馅时,姜可以第一个下,但葱就不行了,葱得留到最后。
  因为下早了,馅里的盐分会把葱里的水分杀出来,导致馅料中满是生葱特有的臭味,油炸时再闷到丸子里面,吃起来就会差点意思。
  放了姜末,再往里面加入食盐、生抽、老抽、八角粉、花椒粉、五香粉,先搅拌均匀,接着加入半碗高汤,继续搅拌。
  过去老家白事上的粉条丸子之所以好吃,就是调馅时,加入了煮肉的肉汤。
  现在既然店里有高汤,那自然是要加一些的。
  高汤刚加进去时粉条馅稍稍有些稀,但搅着搅着,高汤就被粉条吸收,粉条馅也就变得越来越粘稠了。
  这其实跟做狮子头让肉馅起胶一样。
  约莫粘稠度可以了,将泡好的红薯淀粉端过来,撇去淀粉上面的水分,再将底部沉淀的淀粉挖出来,加入到粉条馅中。
  淀粉的量不用太多,半盆粉条馅,两把淀粉就够。
  太多的话,炸出来的丸子就没那种软嫩q弹的感觉了。
  这虽然是中原地区的“穷吃食”,是穷人解馋用的,但做法也很讲究,要用最少的淀粉,找到粉条抱团而不散的临界点。
  只有这样,炸出来的粉条丸子才更美味更好吃。
  这些步骤林旭其实也会,甚至比陈美娟做得更好。
  但不知为什么,看着老妈做红薯粉条,心里总有种小时候在家过年,守在灶台前等着吃的那种紧迫感。
  不管炸的肉丸、粉条丸、酥肉,还是鸡块排骨什么的,只要出锅就第一时间下手抢一块往嘴里填。
  而得到的,往往会是并不重的一巴掌:
  “饿死鬼托生的啊?连灶王爷的吃食也抢,以后等着饿肚子吧!”
  老家的规矩,第一锅炸物做好,不能立即吃,而是要掐一点填到灶膛里,意思是给灶王爷吃,这样来年才不会饿肚子。
  小时候林旭没少抢灶王爷的口粮,也挨了不少训斥。
  但现在他不仅没饿肚子,反而还成了“大旱三年也不挨饿”的厨师。
  沈佳悦站在一边,听着陈美娟讲述林旭小时候因为贪嘴而挨训的事情,笑嘻嘻的对林旭说道:
  “咱妈的厨艺真好,要是我妈在厨房炸吃的,我大概率会远远躲开,不敢靠近,怕油迸我脸上……”
  啧啧,在婆婆面前,可真不给亲妈留面子啊。
  幸好韩淑珍今天中午来不了,到晚上才能跟亲家一块儿吃饭,不然绝对会被这丫头的话气出内伤。
  陈美娟笑了笑:
  “谁的厨艺都不是天生的,还记得小旭四岁那年,我们搬到殷州市里住,邻居们早早都在炸吃的准备年货,我们单位没放年假,没法回老家,然后小旭就馋人家的粉条丸子了,吵着要吃。”
  粉条搅拌均匀,她放在一边晾着,然后把油锅架上,开始烧油。
  “孩子想吃,那肯定得做啊,我就一边回忆着长辈们的做法,试着炸了一锅粉条丸子,我炸着小旭吃着,等炸完才发现,里面根本没炸透,还是淀粉糊,小旭这傻孩子没吃出来,一直说我炸的好吃,还跑去跟邻居家小孩炫耀……”
  她深吸一口气,接着说道:
一秒记住www点xiaomawenxue(小马文学)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