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校园里
1989年春作者和家人合影(后排左为作者)
这是一个颓圮而又寂寥的魂灵。率真、痴迷、失落、哀怨,是不该来到人世又不愿离去的人世赝品的他的折影。寅年寅时来,何月何日去?
少年多受磨难,坎坷青睐青年。曾遥指杏花村,又做公输子孙,再读神农本草经,后成半拉子文人。太拙无能经商,心太实没入仕途。别无时下之所长,沦为古城一书童。手无缚鸡之力,面无英俊之色。名未成,家未就;孑身孤影,迷茫彳亍。愿撷巷中丁香花,解去雨中太息愁。
而已。
1991年6月写于西安边家村
写在毕业纪念册上
——自嘲
我们中华民族是名闻世界的伟大民族,我们伟大的祖国曾用它深厚宽广的胸怀养育过许许多多世界第一流的人物,我们汉语曾铭镌过千古流传的经典名著。汉语文学赋予了我文化和性灵,我喜爱远古的庄子,也喜爱现代的“鲁郭茅、巴老曹”。我喜爱汉语文学,同时,我也近乎于迷信的崇拜苏联解体前的俄罗斯文学。
我出生于全国只有四部样板戏和一个作家的奇特年代,课余闷闲之际我在父亲深藏的木箱里翻到《静静的顿河》《在遥远的海岸上》两套俄罗斯文学书籍,饥渴的我,便用认不全的汉字翻阅着,顿河边绮丽的风光,海岸线上那打击德国鬼子的游击队员的故事伴随我度过了多少个孤寂的乡村之夜。在父亲右派平反,全家从汉中辗转迁居回岚皋时,两套书丢了,后来《静静的顿河》回到了我的书柜,《在遥远的海岸上》至今我没能谋面,憾至今。
0 0
一秒记住www点xiaomawenxue(小马文学)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